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走了110年马克吐温作者简介(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14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8-29 16:00:2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出生于1835年,时为道光15年,这年马克思刚刚中学毕业,安徒生刚刚出了第一本童话集;鸦片战争的枪声已隐隐可闻。1910年他去世时,中国同盟会已在广东起事,大清朝即将覆灭。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今天(4月21日)是马克·吐温去世110周年。他被海明威称为美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去世100年后,他的作品在全球畅销,也被作为美国中学课程教材。

马克吐温在中国:课文《竞选州长》

对于马克·吐温这个名字,中国人也不陌生:他的《竞选州长》长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与毛泽东《七律·长征》、范仲淹《岳阳楼记》等课文“孟不离焦、焦不离孟”。今天沪教版等语文教材仍然保留着这一篇。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

正如福州大学教授苏文菁接受采访中说:“在中国,念过中学的人都知道马克·吐温和《竞选州长》。人人都记得这篇小说所呈现的那种特定文化氛围和社会批判。”

小说讲述了美国州长选举中,“我”被竞选对手抹黑:侵占寡妇的农田、偷东西……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被收买的媒体的煽动下,也给“我”送来辱骂的信。(像不像网络暴力?)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供图:视觉中国

最后“我”演说时,不同肤色的9个孩子跑上台抱着“我”的腿叫爸爸。最终“我”不得已退出了竞选,《声明》的落款是:“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却成了伪证犯、小偷、拐尸犯、酒疯子、贿赂犯和敲诈犯的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美国作家之一

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蒋承勇告诉小时新闻记者:晚清时期,马克·吐温就被介绍到中国。他是第三位被翻译到中国的美国作家,在他之前两位是朗费罗和斯托夫人。当时他被翻译成“马克·曲恒”和“马克·多槐音”。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1950年代,《百万英镑》被搬上大银幕

1914年,进入民国,《小说月报》刊登了他的《百万镑》(即《百万英镑》)。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作为欧美文学家的代表,马克吐温渐渐为国人熟知。

1917年,周瘦鹃翻译了《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里面有马克·吐温、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鲁迅称这部作品为“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马克·吐温这一译法也是从周瘦鹃开始的。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

1921年,茅盾对这位美国作家大加推崇:“在马托温的著作中,不论是长篇短著,都深深地刻镂着德谟克拉西的思想,这是很可注意的事。”他认为马克·吐温的价值在幽默之外,更多在民主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美国文学的接受,表现了极为浓厚的政治色彩。”蒋教授说,即便在1960年代,中美关系到冰点、大批美国作家被挡在门外时,马克·吐温不仅未受到任何限制,而且被视为“进步作家”。

制度、价值观批判:伟大作家的使命就是记录时代

蒋教授告诉记者:“马克吐温在中国的传播,早期是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忠实地记录,对资本主义的问题给以批判和反思。”

这一批判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竞选州长》中揭示的美国党派竞争的弊端,他深入到了民主背后,看到了民主的显微的层面。正如1921年茅盾对他的认识。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蒋承勇教授

他的作品展现19世纪资本主义的弊端,除了制度上,更多是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比如《百万英镑》,就非常准确、深刻地展现了美国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一张100万英镑的钞票,可以让人们的眼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他要批判这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蒋承勇表示,“这些批判今天仍有现实意义,这是他至今仍被欢迎的原因。伟大作家的使命,就是要记录他所处时代,对人性、社会进行深度观察。”

“尤其是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作品中,他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示了人心灵的自由,而不是《百万英镑》中被金钱裹挟。让大家看到儿童的灵性。”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孩子们可以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从简单的事情中找到快乐,以此反衬当时成人世界里的压抑,表达对“文明社会”价值观的不满。“看似写儿童,其实写成人。这是他作品中象征、隐喻的一面。”蒋承勇说。

蒋承勇认为,与马克·吐温相似的是俄国作家果戈里。针对社会的丑恶,果戈里会以“哈哈镜”的方式表现,展示社会的腐朽、愚昧的一面,这种幽默讽刺往往的夸张的。而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类似“放大镜”,是正面描述的,生动地放大某个细节,让人们看到问题,会心一笑后有反思。

马克·吐温走了110年,但我们诠释金钱魅力时,用的还是他的《百万英镑》

相关文章

魏延与张郃三次对决,谁才是三国真正的武将之王?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会发展成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

乐羊灭亡中山国以后......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

霍光:鲜为人知的铁血人物,历史上第一个斩首行动就是他策划的

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

邹忌的两次劝谏,使齐威王开始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齐国强盛起来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