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中,有一个千牛卫将军李元芳,是狄仁杰非常得力的助手,此人性情刚烈,重义轻生,胆识过人,武艺高强,对狄公忠心耿耿,二人情同父子,是难得的完美搭档。
狄公那句“元芳你怎么看”,竟成了流行一时的网络语。
唐朝历史上并没有李元芳这个人,而明朝倒是有个叫李元芳的人。
李元芳,字子实,号虚庵,秦安县(今属甘肃天水)人,幼年时聪慧好学,明武宗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考中举人。
嘉靖元年(1522年),李元芳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后历任山东登州府同知、山西潞安府同知等官职,任内颇有政绩。
李元芳在宛平县任知县的时候,这里是个官员、外戚、宦官等势力交织的京畿之地,很难治理。
当时,建昌侯张延龄、张鹤龄兄弟侵占百姓田地,多行不法,惠安伯张伟私自窝藏罪犯,在当地激起民愤。李元芳没有因为张延龄是明武宗的舅舅而阿谀权贵,而是为百姓据理力争,最终使张氏兄弟等人被绳之以法,受到宛平百姓的交口称赞。
东厂太监恶意陷害张仲金等七人,皆被定为死罪,李元芳坚持依法查找证据,使这些人的冤情得以昭雪。
李元芳不顾个人安危,向皇帝请求免除税赋等陷民众于苦难的七件事,并穿着“布袜青衣”,等候皇帝杖责,明世宗竟欣然同意,李元芳自此声名大振。
李元芳七条谏言获得皇帝批准,有的大臣以为皇帝从此会器重他,于是就举荐他做皇帝身边的谏官,宦官从中作梗,李元芳未能留在京城,而是被派往山东,出任登州府(今属山东蓬莱)同知。
李元芳在登州数年后迁任山西潞安府(山西长治)同知,政绩卓著,升任潞安府知府。这一时期,惠安伯张伟联合宦官诬告李元芳巴结权贵,营私舞弊,吏部查无实据,此事不了了之。
李元芳却无法忍受这种无中生有的羞辱,以生病为由,辞官回乡,从此闭门不出,在家中教书育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十二月廿一日,李元芳病逝,享年六十四岁,留有著作《安命赋》。
狄仁杰和李元芳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相差八百多岁,元芳你怎么看?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