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帝释天像
忉利天主 释提桓因
元旦阎浮鉴下民 善恶自分明
誓愿宏深 拥护佛法僧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
农历正月初九,恭迎佛教护法帝释天的诞辰,敬请广行吃素、供花、上香、供灯、念佛、诵经、持戒、放生等善事,祈求三宝加持、诸天护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阖家安康、善愿皆成!
帝释天是谁?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他是欲界的忉利天主,也是佛教的护法神。
按佛经所描述的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帝释天就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忉利天以人间百年为一日,寿长一千岁,其种种受用较之人间要殊胜得多。
根据佛法因果的道理,任何行善积德之人,皆可转生忉利天,成为帝释天的眷属,释迦牟尼佛本人在因地修行时就曾三十多次转生帝释天。不过,因为上升天道仍然未能摆脱轮回,且仍在欲界之中,天福享尽之后,还会继续轮转甚至堕落。因此,正信的佛弟子并不以升天为究竟追求,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据《杂尼迦耶·天杂品》所说,作为忉利天主的帝释的前生是个叫摩伽的婆罗门,他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后俱生于忉利天,以摩伽为天主,即帝释或帝释天,其余三十二人为辅臣,即其他三十二天。
帝释天的形象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其城称善见城。帝释天左右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并有众多眷属围绕。
帝释天是如何护持佛法的?
作为忉利天主,帝释天常常和诸天在他的居所须弥山善见城相聚,商讨天下善恶诸事;而作为护法神,帝释天的主要职责便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例如
释尊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时,化现出七宝金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并为引路;
释尊在树下修道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天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
释尊转法轮时,帝释天曾率诸天神以牛头旃檀树为释尊及诸阿罗汉建造重阁讲堂,并奉献床榻卧具及各种饮食供养佛及弟子;
释尊升于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任佛陀之侍从;
释尊涅槃时,帝释天又显身,以偈赞佛,并且护卫佛陀的舍利……
帝释天于佛教中之地位,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乃十二天之一。他的形象也常常出现在佛教艺术作品当中,在画中帝释天往往手持宝盖,与大梵天随侍在释迦的左右。
如何纪念帝释天诞辰?
《金光明经》记载,诸天因为深深领受到佛法的饶益功德,在金光明会上于佛前发愿,要永远护持佛教,奉行正法,勤修诸善,远离恶行,同时也将遵佛嘱托,巡行人间,成就那些修行及有德之人。因此,佛弟子虽不皈依诸天,但应恭敬诸天,原因是诸天能归命佛陀、护佑正法、积善行德。
为感念诸天护法之功德,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帝释天诞辰这一天,各大寺院都会准备香华灯涂果等庄严供具,备办素斋,供养十方三宝、帝释天尊及诸天众,酬谢恩德,同时也为百姓祈福,这即是斋天的由来。
元代省悟法师所著《律苑事规》卷十中说:“正旦元首,各寺祈祷规式不同,修光明、观音忏法,或诵经文,或只课咒。”又说:“正月旦、上元节,诸寺殿堂各修忏法,或供诸天。”《续释氏稽古略》中说,元文宗时,天台宗的慧光法师于每年元旦率众修金光忏。到了明末,弘赞律师更就简略的《金光明忏法》别撰《斎天科仪》,至今诸寺通行。灵隐寺也不例外,每年正月初九都会在凌晨寅时举行斋天,上供祈福。
“斋天”不单纯是为民祈福的一种仪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是则福报不求自来。
图文 丨 灵隐寺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