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李后主是谁(南唐后主李煜:天上人间的悲剧性人生)

20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1 16:24:16    

上一讲我们讲到南唐中主李璟,从先祖李弁手中继承了强大的南唐,但在他治理了十多年以后,南唐因为李璟四处用兵导致国力下降,朝中党争剧烈内耗不止,在后周与宋不断地侵袭之下,最终是纳币削位,依附于北方的后周政权,惶惶不可终日。李璟将一个“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大厦将倾的南唐,交到了他的第六个儿子李煜的手中,而最终李煜成了亡国之君。

将南唐的命运交到一个天才的艺术家江南文人李煜手中,这是命运的选择;而李煜最终丧师失地身死国灭,这是历史的选择。李煜的悲剧,其实就是命中注定,他在命运的尘网之中无处可逃。

在史书中,李煜被描述成一个耽于享乐的帝王,如商纣王和隋炀帝;被描绘成了一个长于艺术而拙于治国的亡国之君,如临死前还吟唱着《玉树后庭花》的陈叔宝。作为南唐的第三代国君,李煜最终丢掉了三千里河山,他是南唐的罪人,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事实上,李煜既非商纣王那样荒淫,也非隋炀帝那样残暴,更非陈后主陈叔宝一样不堪。李煜也曾经心怀大志,也曾经勤政爱民,也曾经尽心谋国,梦想建设一个中兴的南唐。在执政期间,李煜为政勤勉,有多有改革之策。在军事上,奉行对外称臣对内暗自发展军备的战略,率领南唐军民拼死抵抗宋军的侵略,虽然最终金陵沦陷李煜无奈“肉袒出降”,但南唐政权在风雨飘摇中又延续了十多年,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连宋太祖赵匡胤也感叹李煜的治国能力非同一般。

可见李煜并非如史家所说的“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不谙政事,也并非如李煜自己所说的“几曾识干戈”。他在执政期间做出了很多选择和努力,在无数种努力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最终成为阶下囚,在四十二岁生日那天,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哀巨痛之中悲惨死去,书写出一曲人生从华美到悲凉的哀歌。

国家不幸诗家幸,天崩地裂般巨大的人生变化,从一国之主到落入敌手成为阶下囚;从人生喜剧到命运悲剧,人生所有的苦难都集中在李煜身上,也造就了李煜那无与伦比的词作艺术。政治上他是失败者阶下囚,在词作艺术上他是一代词帝,是晚唐五代词的总结者,是宋词的开启者,是深刻改变了晚唐五代词艺术走向的伟大词人——从李煜开始,词从民间舞台的歌词,开始进入士大夫的内心,他们不再替人代言,不再遮遮掩掩,不再用华辞丽句作虚情假意的歌唱,而是“我手写我心”,像李煜一样,用一颗至诚至真的词心,书写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命运的高低沉浮,当词不再用来虚与委蛇,而是用来直抒胸臆,词才真正成了词。

政治毁了李煜,而李煜成就了词,他成为宋词的探路者,在李煜的身后,晏殊、欧阳修、张先和苏东坡们,将扛着李煜的旗帜,把宋词引向高处。

庄子说,人生乃是无处可逃的尘网,是无法避免的悲剧,我们都处在神射手后羿的射程之内,被射中是必然,因此我们不要和命运对抗,而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过一种如不羁之舟随缘任性随遇而安的生活。但李煜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他曾经有过积极进取的热情;他不是知其不可而逃之的道家,没有“淮南皓月冷千山”那般的清冷消极,他的身上有儒家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努力,在没有机会之时,他默默地积蓄力量提升自己;机会来临之时,他也曾经努力到无能为力。虽然李煜最终的结局并不美好,但他毕竟努力过,他是一个悲剧英雄。

命运于李煜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他出生于帝王之家,不幸的是他最终成了亡国之君。他本来毫无希望做皇帝,他本可以做一个沉溺于艺术世界,进行艺术创造的天才艺术家,他本可以是吟唱山林隐居江湖的渔父,在五湖烟海中钓一杆风月。不幸的是,命运又将他推向帝王的宝座,让李煜拖着南唐奄奄一息的躯体,拼死抵抗又苟延残喘,最终亡国成为阶下囚,在“日夕以泪洗面”中,在无数次悔恨无数次梦回故园的梦境之中,被宋王室在七夕那天以牵机毒药毒死。李煜的死,给公元976年七夕的天空染上了一缕血色。

中主李璟有八个儿子,分别是从福、从寿、从康、从宁、从士,从嘉、从美、从孝,李从嘉就是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按照中国皇权立嫡长子的原则,怎么他也轮不到李煜做皇帝。而李煜的大哥李从福即李弘冀就是太子,李弘冀为人阴狠毒辣,从这一点来说倒是一个做皇帝的料,因为唯有狠人才能玩政治。而李璟对大儿子李弘冀颇不满意,曾有意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李景遂,太子李弘冀于是就毒杀了叔叔李景遂,力保自己的太子之位。事实上,皇室内部兄弟之间基本上毫无亲情可言,大哥李弘冀要防备自己的弟弟们,特别是对天生一副帝王之相的李煜戒心重重。据说李煜一身儒雅气质雍容华贵,而且是“重瞳”,民间叫“斗鸡眼”,现代医学认为是早期白内障,但古人认为重瞳乃是帝王之相。据说历史上的大舜、晋文公重耳和西楚霸王项羽,都是斗鸡眼。也就是说,李煜从少年时代开始就陷入了对生命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

但李煜够聪明,他深知藏锋隐锐全身远害的道理,于是他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不问世事悠游于世的隐者形象。中国历史上的隐士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的真隐士,另外一种就是万般无奈回归田园如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第三种就是假隐士,唐朝的很多隐居于终南山的人就是如此,他们只是将隐居作为沽名钓誉的一种手段。而李煜年纪轻轻就隐居于庐山读书,他还给自己起了一大堆如“莲峰隐士”、“钟峰隐者”等有隐士味道的名号,一方面读书提升自我,另一方面韬光养晦全身远祸。

事实上,李煜是一个有追求有心机的人,史书上记载李煜,“早知国事,聪悟好学,经史子传一见辄解。善兵法,工书画,明音律,其睿智明聪,罕有出其右者”。这段记载说李煜早知国事,可见他并非不知治国,他善兵法有武功,可见并非是柔弱的宫廷子弟,他擅书画音律,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可见他聪明好学智商很高。从他早年假装隐居韬光养晦的行为来看,李煜又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他所谓的隐士生活只是藏锋隐锐的生存策略而已。李煜隐居时间不长,但他写隐士生活的渔夫词,却名垂千古。《渔父》: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春江浪涌,桃李竞放。如此美景,一位渔翁于江上垂钓,有江湖之美而无风波之恶,一壶老酒,一竿风月,这样的日子何其快乐,这是李煜理想中的生活。但江湖可以有风平浪静的时候,而人生的风波却无处不在,恰如辛弃疾所说,“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李煜连假装做隐士的机会都没有,他就被命运推上了帝王的宝座。太子李弘冀毒死叔叔李景遂几个月后,就暴毙身亡。而李煜的另外四个哥哥也相继逝去,本来是老六的李煜,一下子变成了老大。在父亲中主李璟病逝之后,匆忙登上大位,成为南唐的最后一代皇帝,不,是最后一个国主,因为此时的南唐已经成为后周的附属国,他没有资格称皇帝。因此李煜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李后主”。

相关文章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为何刘邦如此敬佩他?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

信陵君盗虎符救赵之后,为何沉迷酒色而死?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和孩子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怎么死的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