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七律《无题》的本义与引申义)

23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3 18:58:25    

一,李商隐《无题》

相记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选集》p177)

简注:

相见句,曹植《当来日大难》:别易会难。春蚕句,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丝,谐音“思”。蜡炬,蜡烛。泪,烛泪。晓镜,清晨揽镜。云鬓,浓密如云的头发,指女子的青春年华。改,变。喻年华老去。蓬山,蓬莱,海上仙山。此指意中人之居处。青鸟,神话中传递消息的仙鸟,见《汉武故事》。探看,看读阴平。

散绎:

相见机会已难得,到别离时更难堪。

何况已值暮春时,东风吹过百花残。

春蚕直到将老死,蚕丝缠绵方吐尽。

蜡烛燃尽成灰后,点点烛泪才流干。

清晨揽镜照朱颜,青春一去不复返。

长夜楼头自咏诗,月光倾泻觉清寒。

蓬山仙境何处是,应该距离不太远。

愿倩青鸟通心意,为我殷勤去探看。

二,《无题》的本义

品读:

这首《无题》,写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念。

首联写别时,重笔点染,意蕴丰富,感慨深沉。

颔联从自己方面抒写别后无穷的思念与离恨,春蚕和蜡炬的比喻中寓有象征,情感热烈缠绵,沉着深至。

颈联转从对面着笔,晓镜,夜吟,于细意体贴中尽显深情。

尾联在刻骨的思念与忧伤中故作宽解,更见内心的悲痛以及情之不能自已。

全诗写别恨相思,纯粹抒情,不涉叙事,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晰,转折自然,环环相扣,没有作者其他无题诗的跳跃过大,晦涩费解的缺点。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更与精纯。此类爱情诗,舍弃了生活本身的杂质,提纯,升华为艺术的结晶。后代注李者往往据此类无题去考证作考的恋爱事迹,犹如执精以求粗,往往舍近求远,岂不知作者早已去粗而取精了。

三,《无题》的引申义

唯其诗句精纯深至,它也就有可能融合作者某种人生感受,如政治上追求失意的苦闷和虽失意而不能自已的心理。清姚培谦曰:“此等诗,似寄情男女,而世间君臣朋友,亦可相通。若无此意,便泛泛然与陌路相似。此非粗心人所知。”姚氏不说诗有寄托,却说意可相通,可谓读此类诗之一法。

此诗曾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大大增加了它的知名度,对后世影响较大。特别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更是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以至于我们常把此联理解为对理想,对祖国,对事业的忠贞不二,这就是一种建立在本义基础上的引申义了。

正如《唐诗三百首》所言:“一息尚存,志不稍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我们对李诗的借用,正是现代传播学中所说,阅读者参与和作者共同创造艺术形象,并赋予新意的证明。春秋时代,赋诗就有“断章取义”的传统,同时根据“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规律,我们的引申借用,也是很合适的。

【附图八幅】李商隐诗意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关文章

从佞臣到诤臣——细说“裴矩现象”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

李渊,到底冤不冤?

李渊,著名官二代兼富二代,祖上显赫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他们李氏一门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自带真龙天子基因,那是相当有排面。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哥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的太尉,也就是当时西魏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李渊的父亲,叫做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父系一门显赫,他母亲那

2025-08-14 01:22:09

申不害变法短暂强大了韩国,更开创了帝王权术的先河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迹

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

霍光辅政:为何霍光死后,霍氏就迅速败亡了?你看他们干了什么!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