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本义是说孔子读《易》的次数太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很多次。“韦编”是指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则是断的意思。后来人们就用“韦编三绝”来激励读书人要勤奋刻苦。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用竹子做材料制造的,古人把竹子削成一根根细长的竹片,称为竹简,然后用火烘干后在“简”上面写字。竹简的长度和宽度都很有限,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一般是八九个到几十个字不等。所以,一部书通常要用很多竹简,而且这些竹简都必须用牢固的绳子编联起来才能阅读。像《易》那样的大部头著作,毫无疑问就更需要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了,阅读这种书籍是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努力的。
据说孔子读书时十分勤奋用功,花了很长时间,把《易》通读了一遍。了解了大致内容后,又接着读第二遍。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要点后,又继续读第三遍,如此反复,直到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了自己独特的体悟和理解。为了给弟子讲解书中精髓,他一直没有放弃继续深人研究这部书,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如此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多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牛皮带子再使用。
尽管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会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易》的精髓我会把握得更加透彻。”孔子的这种读书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当下的年轻人学习,读书、做学问一定要沉下心来,多花时间,才能出成效,而决不能急功近利,浅尝辄止。不知道你读的次数最多的书是哪一本呢?可以评论区分享一下哦!
李世民故事,要从他波澜壮阔人生经历说起,他并非生于帝王之家,却自幼便展现出过人胆识与谋略,李世民毅然决然地跟随父亲李渊起兵,投身于历史洪流之中,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唐朝建立立下不世之功唐朝建立初期,国内形势依然动荡不安,李世民凭借着卓越军事才能,平定各方割据势力,他善于用人,聚集一批文韬武略
2025-05-19 00:47:32李世民的出生背景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和稳定。然而,他的早年生平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将介绍李世民的早年生平,探讨他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和政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他成为一位伟大的皇帝。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李世民于598年出生
2025-05-19 00:24:43信陵君收养门客,与平原、孟尝、春申三君不大相同。平原君有一个毛遂,在门下三年,还毫不了解。孟尝君手下据说多“鸡鸣狗盗”之徒,流品很杂,突出的只有一个冯谖,代他到封邑收债,烧掉债券,收揽民心。春申君门下上客,打扮很讲究,鞋子上都嵌有珠子,却不听见谁帮他建立过功业。有一个朱英跟他分析过形势,但他有时听有
2025-05-18 11:17:07之前讲过信陵君大义救魏的故事,信陵君带领诸侯联军打败秦军,解围魏国。秦王看到信陵君在魏国又受到了重用,于是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刚成君蔡泽献策说:“大王,当初信陵君窃符救赵,得罪了魏王,魏王不让他回魏国,信陵君只能留在赵国;后来因为秦兵攻打魏国,形势危急,不得已,魏王才召他救援;虽然信陵君带领诸侯联军,
2025-05-18 10:40:47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