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赞扬谁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7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30 22:56:17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文学史上有名的辋川,位于蓝田县南十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不仅是秦楚要冲、三辅屏障,而且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此处原本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别业,后被王维购得,从此,他在此过起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闲适生活。在宋之问别业基础上,王维随势赋形,植花木、堆奇石、筑造亭台阁榭,建起了孟城坳、华子冈、竹里馆、鹿柴寨等二十处景观,把二十余里长的辋川山谷,修造成了一处兼具耕、牧、渔、樵的文人园林典范,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二十一岁的王维状元及第,怀揣积极的政治抱负和做出一番事业的远大理想,从家乡蒲州(今运城永济市)施施然走进大唐的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开始的时候,在张九龄的提携下,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又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可谓顺风顺水。安史之乱中,他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经过这番磨难,王维逐渐消沉下来,看开了世间之事。四十岁以后,他基本侍奉母亲以半官半隐的状态在辋川度过。

王维母亲去世后,葬在东面山坡,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王维逝世后,又葬在母亲墓南面的小沟旁。王维当年住所叫“文杏馆”,今已不存,唯有门前空地上,他亲手栽植的一棵银杏树,依然枝叶茂盛,就像他在诗中赞美过的那样:“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每当秋季到来,硕大的银杏树一片金黄,和西侧观音寺银杏树遥相呼应,一起被称为“南山二杏”,让人恍然记起当年的王摩诘。

《新唐书》本传记载:“(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游、辛夷坞。”长居此地的王维,陶醉于辋川的山壑林泉之间,同孟浩然、裴迪、钱起等诗友良朋“模山范水”“练赋敲诗”、泛舟往来、鼓琴唱合。他和裴迪为辋川二十景写下了四十首五言绝句,取名《辋川集》。

在序言中,王维说:“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这是王维自己编辑的组诗,精巧别致,颇有特点,体例上全是五绝,且以辋川山谷中各处游景作每首诗的题目,后人熟读的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方歇,王孙自可留。”诗句流畅自然,清丽飘逸,成为传世佳作。

《辋川集》以即地命题,即景赋诗,有计划地描绘一个景观群落,这种创作形式是前无古人的。诗人的性格、心境和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综合地折射于二十首绝句之中。组诗展现的游止,可以描画出其心灵的轨迹,让人感受到其喜怒哀乐的复杂变化。在这种半官半隐的生活中,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不复存在,堆积在心中的失望、希望、羞愧、愤恨、惆怅和沉郁,都化作“寂静”和“清幽”,势必让这组诗歌带上悲愤幽郁的色彩和基调。

诗人竭力以清秀绝俗的辋川山水来消解心中块垒,但终难完全冲出阴影的笼罩,使作品有了一种摆脱不了的矛盾:诗人“空悲”“惆怅”,便“独坐”“长啸”以超脱,最终成为一种深深的禅意。

后人称王维为“诗佛”,不仅是说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其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新唐书》本传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

唐代宗在《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中曾誉之为“天下文宗”。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之八中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唐末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更是称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代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诸人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说,实际上也以王维的诗歌为宗尚。

在作《辋川集》的同时,王维还创作了一幅《辋川图》。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其在“清源寺壁上画惘川,笔力雄壮”,故世人多传《辋川图》原画于蓝田清源寺壁上。唐武宗年间寺毁画灭,作品真迹究竟何貌不得而知,现在人们所见到的都是后世摹本。

北宋黄庭坚《山谷题跋》盛赞:“王摩诘自作辋川图,笔墨可谓造微入妙。”《辋川图》呈现了王维山居生活的理想,其叙事性的连景处理之法,符合游景山水的实际状态,又呈现出田园生活的悟道历程,与唐代一般流行的单幅平远、高远山水画样式完全不同,也有异于传统的分景册页,首创了水墨山水画形式,影响了日后北宋李公麟《龙眠山庄图》《赤壁赋图》等文人画作,因之被尊为“画界南宗鼻祖”。

中唐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说:“(王维)复画《辋川图》,山谷幽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这是对王维画迹最早的记载,但该书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评画家,王维只居妙品上等,在吴道子、李思训的神品之下,其绘画地位并不是很高。到了宋代王维画作和辋川手卷才真正受到青睐,宣和御所收藏李思训的画仅十七卷,收藏王维的画却多达一百二十多卷。自北宋开始,《辋川图》版本众多,且良莠不齐,独以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为大宗,且郭本用笔精妙,与王维相仿,无疑是王维之后最能理解辋川山水神韵的画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辋川集》和《辋川图》来说,东坡可谓一语中的。

(本篇完)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