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老子简介详细(老子生平简录)

19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8 17:48:30    

老子,楚人也。父乾元杲,为商(别作周)上御史。娶洪氏,讳婴敷。昼寝,见五色霞光拥太一老君降于空际,倏变为流星,飞入口中。遂凝琼胎,十二年而生于苦县之赖乡曲仁里李树下。即李为姓,以梦老君生,故称老子,以耳长,故名重耳,号白阳甫。时商武丁元年三月十五日也。(以上见仙经及《路史》。

《内传》云:“姓李,名耳,其母见日精下落,如流星飞入口中,因有娠。怀之七十二年,于陈国涡水旁李树下生。指李树曰,此为我姓。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故号老聃。”

《五宗网纪》云:“姓李,名宰,定王丁巳九月十四日生。”

《月令广义》云:“玉女者,老子之母也。梦五色霞光,结如弹丸,流入口中,吞之有娠。怀胎八十一年,息苑树下,剖左腋而生。时武丁元年三月十五日也。”

《索绥前凉录》云:“乾元杲,七十二无妻。与邻妇益寿氏为隅,娠八十年而生。”

《酉阳杂俎》云:“李母,元君也。日精入口,吞而有孕,如此七十二年而生。”

刘勰《新论》云:“老子感火星而生。”

《路史》云:“感流星而震,十有二年而生。生而能语,黄面皓首,故曰老子。邑于苦之赖乡,赖乃莱也,故又曰老莱子。”

《高士传》:“老子生于殷时。”

《神仙传》:“老子,名重耳,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孕。或云怀之七十二年乃生。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列仙传》云:“老子乘白鹿入母胎。”

《唐纪》云:“老子之母,食李有孕,父母弃之,八十年而始生于李树下。唐高祖追宗老子,故曰仙李蟠根。”

《杂俎》云:“玄妙玉女,天降玄黄气,入口而孕,三千七百年生于西那王国,此乃道德天尊事,非老子也。”)

至性纯孝,赖俗化之。平生恬淡无欲,外损荣华,内养精气。商周之际,历数百年不衰,时称古隐君子。

《史记》:“百有六十余岁,或云二百余岁。

稚川云:“老子在周三百余岁。”

《路史》云:“母四百有四十,或云二百二十。”

《广记》云:“二百七十岁。”

《山堂肆考》云:“生于殷武丁,至始皇九年,历年九百九十六岁。”

考武丁元年,至始皇九年,实共一千零八十七岁。老子在周,多更易名字。文王时,号燮邑子(一作支邑先生),为守藏史。武王时,号育成子,为柱下史。康王时,号郭叔子,顷王时,号老莱子。夫人甚贤哲,同老莱子隐于耕桑。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楚庄王闻之而方之,时老莱子方织,王进而问曰:“守国之政,愿先生佐孤。”老子曰:“诺。”王去。其妻樵还,曰:“子许之乎?”曰:“焉。”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而鞭棰。可授以官禄者,可随而斧钺。’妾不能为人所制也。”投畚而去。老莱子欣然,即时与妻偕遁。

史迁云:“老子之子名宗,仕魏为将军,封于段。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孙瑕,仕于汉。瑕子解为胶西王太傅,家于齐。”当时祖孙父子,想必播迁无定,支分派别欤?

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在吴为陶朱公,汉初为黄石公,文帝时为河上公,此皆不可测者也。

葛稚川云:老子无世不出,数易名字。其所以然者,按《九宫》及《三五经》、《元辰经》云:人生各有厄会,至其时,必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乃可以度厄延年。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老子在周数百余年,其中必在厄会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当以史书实录为主,并老子有经秘文以相参审,其他若俗说多虚妄。

又《西升中胎》及《复命苞》、《珠韬玉机》、《金篇内经》皆云:老子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长九尺,齿六八,此圣人之仪表也。夫人受命,自有通神远见者,与常人不同,应为道主,故能为天神所济,众仙所从。是以所出度世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记者也。目录尚在,信而可征。其不在此数者,皆后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稚川)。

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专以长生为务,故在周虽久,而名位不迁。盖欲和光同尘,内实自然。道成乃去,盖仙人也(《神仙传》)。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犹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也。”

一日,问孔子曰:“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老子曰:“使道可献人,则人莫不献之其君矣。使道可进人,则人莫不进之其亲矣。使道可告人,则人莫不告之其兄弟矣。使道可传人,则人莫不传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无他也,中无主而道不可居也。”

孔子见老子而语仁义,老子曰:“播糠眯目,则四方易位。蚊虻咂肤,则通夕不寐。今仁义惨然,乃愤吾心志,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放风而动,总德而立,同归自然可也,又奚杰然若负大鼓而求亡子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辨媸妍。不誉之观,不足以广本性。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了谓老子曰:“某治诗、书、礼、乐、易象、春秋,以干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皆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孔子归,三日不谈。子贡怪而问之,孔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网,游者可以纶,飞者可以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九天矣。今见老子,其犹龙乎?”(集史迁、《庄子》)

老子居周,久之,见周德衰,乃乘青牛车,西出秦关,以升昆仑。关令尹喜望紫气,先知焉,乃扫道四十里以迎之。已而老子果至,尹喜曰:“翁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乃停车关中,作《道德》五千余言,尽授尹喜而去。

东汉间,青州有王氏子者,名成,字玄甫,道号东华,遇昆仑西母王启珠。珠喜其同姓,赐号白云上真,授以老子之青符玉篆,金科灵文。玄甫服习三年,勤心弗懈。老子感而降之,即以《黄庭·内景》删为一卷,名曰《外景》,以授玄甫修持,兼示九转八琼丹火候。玄甫乃韬光晦迹,结庵静炼。功成,号东华帝君,理东方少阳之气。复称紫府少阳,为扶桑大帝,君辅相。

欢迎转发、留言、点赞,以及添加关注,阅览本号的其它作品。

相关文章

浅谈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成就

李世民前言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姓李,名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魏州(今河北大名东)。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创始人、唐太宗。在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极盛时期,当时的唐朝在世界上是很有影响力的,疆域也是最大的。登基之后,积极进取,开疆拓土;为百姓考虑,轻徭薄赋;

2025-05-22 01:19:59

李世民治国理政的能力,你知道哪些

1. 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李世民在国家治理方面展现出极高的才能。他创立了分权制衡的制度,使得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维持了政治的稳定。同时,他重视人才,创设了科举制度,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进入政府任职的机会。2. 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李世民在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面对叛乱和外族侵略,他能够迅

2025-05-22 01:10:10

李世民的丰功伟绩:一位皇帝的逆袭与传奇

李世民出生于598年,是唐太宗李渊的次子。年轻时的李世民可是个“天之骄子”,不仅聪明过人,还特别勇猛。他在父亲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李渊发动“隋末之乱”时,李世民可是冲锋在前,屡次带兵打仗,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平定李密”的战役中,他展现了超凡的军事才能,打得敌

2025-05-21 00:46:35

开始于七十岁的事业——信陵君得大器晚成的侯嬴、朱亥!

导语:战国时代,地主阶级的权力日益增长,贵族统治者权力削弱,领主地位日益危殆。虽然如此,但这并不代表贵族领主和统治君主之间就没有矛盾,贵族领主们豢养士人的名声在外,所谓树大招风,各国君主自然不敢掉以轻心。是故如同战国四公子等人,虽然贤名满天下,却很容易就招致君主的防备甚至是嫉恨。所以在很多场合,历史

2025-05-21 00:04:43

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就“千古一帝”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任皇帝,也被称为唐太宗。他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儿子,出生在隋末乱世的背景下。李世民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他的才能和领导力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李世民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使唐朝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

2025-05-20 00:20:5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