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罗贯中简介及作品(《水浒传》中到底有多少内容是罗贯中写的?他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29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9 17:06:22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出生于公元1330年,于1400年去世,号称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是我国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类型小说的开山鼻祖。他的主要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章回体小说,开创了历史演义类型小说的先河。罗贯中其它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

罗贯中也参与了《水浒全传》的编纂、创作,那么《水浒传》中罗贯中到底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呢?先来看一下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的情况。

施耐庵,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墉施耐庵”,他出生于1296年,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因为《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1366年罗贯中到了杭州,开始写《三国志通谷演义》,到了1370年,也就是施耐庵去世的那一年,罗贯中已经写完了十二卷,1371年以后,才写了之后的十二卷。

而施耐庵大约在1367年左右,因为要避战乱,迁到兴化隐居,在此期间开始写《水浒传》。1370年,施耐庵去世了,罗贯中为了纪念老师,在写完《三国志通谷演义》之后,开始加工、增补《水浒传》。历时5年,大约在1375年左右《水浒传》成书。

施耐庵写书的时间大约用了3年,期间还包括构思、写框架,《水浒全传》共计85万字,这样算来,施耐庵每天要写至少800多字。那时候写作用的是毛笔,效率低下,又没有电脑,修改起来很不容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用了3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红楼梦》的前80回,可见时间上非常紧迫。

再看一下罗贯中接手《水浒传》之后到出版的时间,前后历时5年,时间上算是比施耐庵要充足,但是罗贯中期间还写了《三国演义》的另一半十二卷,他前十二卷用时4年才完成,就算构思、框架已经完成,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罗贯中用在《水浒传》上的时间也就两年左右。

再说一下《水浒全传》此书的结构框架,共120回,前70回写了梁山108将各自上梁山的过程,71-8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招安的过程,81-9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征计辽国的过程,91-10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征讨田虎的过程,101-11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征讨王庆的过程,111-12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征讨方腊的过程。全书采用单线的线形结构形式,每个故事都相对独立,又被一根贯穿的线连接在一起,即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总的来说,此书的很多地方内容是可以穿插的。

如果细看的话,可以看出,第91-110回本中的语气、写法明显与其他回不相同,明显出自另一个人之手。

比如91-110回本中说:话说“黑旋风”李逵,不听唐斌、耿恭说话,领众将杀过阵去,被乔道清使妖术困住,五百余人,都被生擒活捉,不曾走脱半个。

而其他回本中是这样写的:只见黑旋风李逵轮起两把板斧,着地卷将来,众邻合方呐声喊,抬了梯子,水桶,一哄都走了。早被花荣张起弓,当头一箭,射翻了一个,李逵大喝道:“要死的便来救火!”那伙军汉一齐都退去了。

以上两段,第一段写的战斗过程言简意赅,看上去没有一点多余的内容。第二段写的战斗过程比较详细,人物形象比较具体。第一段与《三国演义》的语气、写法倒是有些相似。比如《三国演义》中的一段: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这段写的战斗过程同样言简意赅,看上去没有一点多余的内容。因此推断,《水浒传》中第91-100回本是罗贯中自己后来增补的。

综上所述,施耐庵在临死之前,《水浒传》整部书的构思、框架均已完成,并且已经写完了除第91-110回外的其他内容。他自知时间不多,就给自己的学生罗贯中写信,让他前来,将此书后续的工作都交给了他。罗贯中在接手后,对目前完成的部分进行了加工、修改,并且增补了第91-110回。

相关文章

杨朱、墨子都是什么主张?为何孟子批他们“无君无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

齐国名臣邹忌,到底是辅佐齐威王称霸的贤臣,还是嫉贤妒能的奸臣

01韬光养晦,邹忌等待好时机故事要从齐桓公田午十八年(前357)说起,那一年齐桓公逝世,他的儿子田因齐即位,史称齐威王。大家会好奇齐国不是姜太公的封地吗,怎么会变成姓田的呢?因为这里有段比较复杂的权力更迭,那就简单交代一下,陈国公子灭国后,逃到了齐国,改为田姓,不断实行仁政,一步步攫取姜氏的权力。等

2025-09-03 03:02:33

邹忌:我不但讽齐王纳谏,还赶跑了田忌和孙膑

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把邹忌描写成一位善于自省而又清醒的人,看起来着实是齐国的贤臣。成语“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是齐国两位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齐国,邹忌相当于是丞相;田忌是宗室,在孙膑的帮助下善于军事,田忌和邹忌,也就是一将一相。我们能在田忌和邹忌身上看到传说中的将相和吗?事实上,邹忌不

2025-09-02 01:16:36

骆宾王是如何成为从军西域第一诗人的

自古以来,文人士子都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骆宾王也同样。但遗憾的是,科举不第,加上仕途艰难,尤其是遭人密谋设陷,骆宾王只能以“戴罪”之身,另辟蹊径,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自孩提起,骆宾王不仅学文,也练武,因而具有出将入相的潜质,再加之“书剑传家”是骆氏家族的传统

2025-09-02 00:49:52

盛唐备受忽视的诗人,王翰这十首诗,豪放不羁,感情奔放,真经典

他是盛唐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因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让其名字入围我国文学史殿堂,他便是盛唐诗人王翰。他为人个性鲜明,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仕途极为不得意,但正是因为这种性格造就其诗歌华丽,感情奔放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唐朝诗人王翰的十首诗作,体会其诗歌的独特性格与豪迈之气,相

2025-09-01 04:10:5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