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罗贯中简介及作品(《水浒传》中到底有多少内容是罗贯中写的?他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29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9 17:06:22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出生于公元1330年,于1400年去世,号称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是我国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类型小说的开山鼻祖。他的主要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章回体小说,开创了历史演义类型小说的先河。罗贯中其它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

罗贯中也参与了《水浒全传》的编纂、创作,那么《水浒传》中罗贯中到底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呢?先来看一下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的情况。

施耐庵,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墉施耐庵”,他出生于1296年,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因为《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1366年罗贯中到了杭州,开始写《三国志通谷演义》,到了1370年,也就是施耐庵去世的那一年,罗贯中已经写完了十二卷,1371年以后,才写了之后的十二卷。

而施耐庵大约在1367年左右,因为要避战乱,迁到兴化隐居,在此期间开始写《水浒传》。1370年,施耐庵去世了,罗贯中为了纪念老师,在写完《三国志通谷演义》之后,开始加工、增补《水浒传》。历时5年,大约在1375年左右《水浒传》成书。

施耐庵写书的时间大约用了3年,期间还包括构思、写框架,《水浒全传》共计85万字,这样算来,施耐庵每天要写至少800多字。那时候写作用的是毛笔,效率低下,又没有电脑,修改起来很不容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用了3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红楼梦》的前80回,可见时间上非常紧迫。

再看一下罗贯中接手《水浒传》之后到出版的时间,前后历时5年,时间上算是比施耐庵要充足,但是罗贯中期间还写了《三国演义》的另一半十二卷,他前十二卷用时4年才完成,就算构思、框架已经完成,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罗贯中用在《水浒传》上的时间也就两年左右。

再说一下《水浒全传》此书的结构框架,共120回,前70回写了梁山108将各自上梁山的过程,71-8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招安的过程,81-9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征计辽国的过程,91-10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征讨田虎的过程,101-11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征讨王庆的过程,111-120回写的是梁山好汉征讨方腊的过程。全书采用单线的线形结构形式,每个故事都相对独立,又被一根贯穿的线连接在一起,即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总的来说,此书的很多地方内容是可以穿插的。

如果细看的话,可以看出,第91-110回本中的语气、写法明显与其他回不相同,明显出自另一个人之手。

比如91-110回本中说:话说“黑旋风”李逵,不听唐斌、耿恭说话,领众将杀过阵去,被乔道清使妖术困住,五百余人,都被生擒活捉,不曾走脱半个。

而其他回本中是这样写的:只见黑旋风李逵轮起两把板斧,着地卷将来,众邻合方呐声喊,抬了梯子,水桶,一哄都走了。早被花荣张起弓,当头一箭,射翻了一个,李逵大喝道:“要死的便来救火!”那伙军汉一齐都退去了。

以上两段,第一段写的战斗过程言简意赅,看上去没有一点多余的内容。第二段写的战斗过程比较详细,人物形象比较具体。第一段与《三国演义》的语气、写法倒是有些相似。比如《三国演义》中的一段: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这段写的战斗过程同样言简意赅,看上去没有一点多余的内容。因此推断,《水浒传》中第91-100回本是罗贯中自己后来增补的。

综上所述,施耐庵在临死之前,《水浒传》整部书的构思、框架均已完成,并且已经写完了除第91-110回外的其他内容。他自知时间不多,就给自己的学生罗贯中写信,让他前来,将此书后续的工作都交给了他。罗贯中在接手后,对目前完成的部分进行了加工、修改,并且增补了第91-110回。

相关文章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

刘邦的偶像、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酗酒而亡?报国无门

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