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白起简介及生平事迹(人物志——名将篇——白起)

40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9 19:54:18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名将,善用兵,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崭露头角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国国力强大,秦昭王继续贯彻商鞅变法国策,积极推行军功爵制度提拔平民出身的人,制订了东进击败三晋(赵、魏、韩)以谋天下的战略。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主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升任国尉。

封武安君

公元前292年,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夺取魏国六十余城,为秦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86年,秦楚会盟,楚臣服于秦

公元前282年,楚王背弃秦楚盟约,联合诸侯国合纵抗秦秦王听说后决定攻打楚国

公元前281年,白起率军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公元前280年,白起率军伐楚,夺取楚国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绕后,大破楚军,并且攻占了楚国国都郢,迫使楚王迁都于陈县。后又继续攻占了楚国国巫、黔中两郡。

此战之后,秦王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名震天下

上党之争

公元前274年,白起奉命攻打前来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在华阳大破赵、魏联军,俘虏赵、魏大将,斩首十余万。

公元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下五城,斩首五万。

公元前263年,白起率军攻占了韩国野王,使韩国上党郡通往国都的道路断绝,韩王想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上党郡郡守不愿,反而是派人前去赵国,声称将上党献给赵国,想以此挑起秦、赵两国的争端。

赵王最后接受了上党郡,派平原君前往上党接收土地,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第一个阶段是秦大将王龁与赵大将廉颇在赵国的丹河防线相持三年的持久战。三年的持久交战让赵国的粮草供应出现困难,赵王急于结束战争,想要集中兵力与秦决一死战,于是改变了坚守的策略,并且命赵括为将替代前线的廉颇

赵王更换前线主将的同时,秦王也暗中派遣武安君白起奔赴前线领军

白起领军后,面对迫切想要决战的赵军,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策略。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为轻兵两万五千人,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奇袭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另外一支绕至赵军背后与前沿主力合力包围赵军

赵军被包围后,试图冲击秦军壁垒,却始终无法突围,只得原地构筑壁垒坚守,以待援兵。白起率军围困赵军四十余天,在赵将赵括突围将其射杀,主将死后,其余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在夜晚将四十万赵军降卒悉数坑杀

将相失和

白起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乘胜直入赵国境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但是赵国派使者用重金贿赂了秦相范雎,离间白起和范雎的关系说,白起功高,如果继续立功,那您必定在他地位之下。于是范雎就以秦军疲惫,急需休养为由,向秦王请命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应允,在赵国割地后的正月休兵,命白起回朝

赐死杜邮

秦军在休养完毕之后,再度围攻赵都邯郸,当时白起染病,未能出征,秦王就派五大夫王陵为将,然而久攻不利。白起病愈后,秦王想要他来领兵继续攻打邯郸,白起就劝秦王说,邯郸本来就易守难攻,如果有其他诸侯国救援,一天就能赶到。我们离了那么远去攻打别人的都城,如果被赵国和其他诸侯国里应外合夹击,一定会失败,所以不可发兵攻打邯郸

秦王没有听从白起的建议,只是当他不愿出征,于是就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继续围攻邯郸,双方久战,然而楚、魏联军已经出兵救援赵国,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知道秦军败后,就说秦王不听他的建议才会有此大败,秦王大怒,强行命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不愿领兵,此后秦军战斗失利的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白起被秦王迁怒,命他即刻动身领兵,白起只得带病上路

白起率军行至杜邮休整时,秦王仍是心有不满,与范雎商议,认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出征,是心里有怨言,不服秦王,于是就派使者前去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自刎时长叹,我本就该死,长平之战我坑杀了赵军降卒几十万人,这已经足够是死罪了,随后拔剑自刎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