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没有戎马生涯的军旅沙场生活,虽然他前后也当过两次兵,但是毕竟没有在战场真正的作战杀敌。
尼采唯一一张执剑照片
他也没有在生前震惊世界和学术圈,只在去世前的一段时间开始有了一点点小小的名气。所以他没有在活着的时候见证到自己的成功。
就这样一个人,为何跻身于世界历史中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行列?
就因为他活得苦闷、难过吧!
苏格拉底一生讲学,去世前已经收了无数著名的学生,算是桃李满天下。柏拉图一辈子过得富足无忧,研究哲学的同时也不必为其他人生中的事情所烦扰。亚里士多德也是,死后统治了两千年的思想阵地。
再看看其他人,很多哲学家都有其特色,要么生前获得成就,要么拥有甜蜜的友情爱情,或者混迹于上流社会,名利双收。
就连一辈子深居简出的哲学家康德,也至少身体无恙,健健康康地活到了80岁。
同样伟大的另一位德意志哲学家康德
但尼采,基本上是个残疾人。
他的视力接近于一个盲人,身体到处都是疾病,从头到脚,没有哪个地方能让他舒舒服服的工作生活一段时间。
尼采的大多数著作,基本都是带着这些病痛创作的。
可能是上帝(如果世间真有的话)见证了太多人类的错误,所以指派尼采来为世间的文化带来一次震颤吧!
然而,世上却是没有上帝的。
至少在尼采的眼里,倘若真有上帝,世间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荒谬、虚伪了。
就像英国的哲学家休谟曾经说的:
如果上帝愿意制止人间的罪恶但却没有能力制止,那他就不是全能的。
如果上帝有能力制止人间的罪恶但却没有制止,那他就不是全善的。
如果上帝既愿意制止人间的罪恶也有能力制止,那为什么人间还有这么多的罪恶呢???
许多思想者都对上帝发出过诘难,就像休谟一样。
但,却没有哪个思想家选择“直接杀死上帝”,彻底颠覆几千年以来的宗教和神学传统。
而尼采做到了。
尼采使用古希腊的神话悲剧故事作为评判历史和现代文明的武器,将人类西方有史以来所有的文化传统颠覆了一个底朝天,将西方人的精神境界从东边一下拉到了西边,因此怪不得有人说尼采的思想有如妖魔一般可怕。
就连尼采的膜拜者也对尼采思想的颠覆性感到震撼,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评价尼采:
尼采的思想给整个西方文明带来了一次大的震颤!
尼采之前,还没有人怀疑过伊始自古希腊历史的文明,尼采之后,人们获得了一个巨大的视角,那就是一切都是可以颠覆的,价值是人类塑造和评定出来的,而非神授和圣人所定。
尼采一生都在致力于新文化、新思想的建立,就算在生命最低谷的时候,尼采几次三番的想过自杀,却也没有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上面。他,只寄希望于自己。并且,他希望其他人同样这么做。
尼采一生经历过太多的悲哀事情,但最悲哀的,恐怕还是他晚年精神失常的事。
尼采在1889年元旦刚过去两天的时间,便在意大利都灵市的街头疯了。
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就像一只疯掉的猴子一样,被市井群众围观取笑,瞧着一个长着大胡子的学者的热闹。
尼采从那天疯了以后,再也没有恢复健康。直到多年后因为肺炎去世。
晚年神志不清的尼采
尼采疯癫的这件事情,一直被各个时代的总有那么一波人来取笑和指指点点,他们说:
一个疯了的人,一定是因为他的思想太偏激,否则怎么可能不得善终呢?
尼采是不怕这些闲话的,假如他提前预知的话。
尼采这一辈子,只关心一件事情,那就是: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以无论怎样,尼采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完了一生。
尼采死前说:
我的思想不是留给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它是留给100年后的读者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死后方生…
他的确做到了,实现了自己的预言。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唐朝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她的生平和在位期间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则天(624年-705年),原名武曌,字则天,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其家族在唐朝时期一直担任官员。武则天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官僚家庭
2025-04-19 04:13:18导语:公元前260年,赵国45万大军,在赵括的错误战略下,悉数在长平被杀。两年之后,秦军在王陵的率领下,兵临邯郸城下并加以重重围困。可是,经过两年的对峙,秦军不断地增添人马,却始终难以攻克邯郸。而镇守邯郸的,就是赵国名将之一的廉颇。只因为白起不忿范雎,所以坚决不出征,秦王只能用王龁替代王陵。所谓千金
2025-04-19 02:43:49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韩王往吊,其子荣之,以告子顺。子顺曰
2025-04-19 02:00:4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于盛唐时期改国号唐为周,开启了长达15年的武周政权,后又还权利于李唐后人。武则天住在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得到全面发展,在文化建设上也是独树一帜,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弼,
2025-04-19 01:45:28信陵君身为皇家子弟,魏安釐王的兄弟,绝对是魏国的核心高层。但是为了打败侵略赵国的秦国人,反倒巧妙利用自己的人脉和魏安釐王妃子,取得调兵虎符,救援赵国。或许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个魏国人要对赵国这么上心,事实上,早在魏文侯时期魏国就一直注意着和邻国赵国和韩国的关系,并建立了三晋联盟,只是后来的魏国君主
2025-04-19 00:56: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