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东汉末年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时名士庞德公称其为“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当时俗语有云:“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首任为南郡功曹,后为刘备重臣谋士,历任耒阳令、治中从事,官至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后于进围雒县率众攻城时,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死后由后主刘禅追封为关内侯,追谥为靖侯。
庞统人物生平少年盛德庞统年少时质朴鲁钝,未有人识。叔父庞德公看重他。颍州人司马徽清高雅正,有知人之鉴。庞统弱冠之年(二十岁)去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庞统坐在树下,由早谈到夜一起交谈。司马徽甚奇异,称庞统为荆南士人之冠,评他为“盛德”,更赞叹庞德公知人的才能,庞统开始渐有名声。雅好人流郡守任庞统为南郡功曹,周瑜占领南郡,领为太守 。后周瑜病卒,庞统前往江东吊丧,遇到闻名而来的陆绩、顾邵、全琮等。庞统认为全琮:“你好施予、慕贤明,有点像汝南人樊子昭。虽然智力不多,但仍是一时的佳话。”
又认为:“陆绩有驮马的脚力,而顾邵则有驮牛能负重走远路的能力。”有人便问:“如你所见,陆勣较优胜?”庞统解释:“驮马虽厉害,但只能负起一人。但驮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负又岂止一人!”于是顾邵招待庞统留宿,并问道:“你评价过如此多名人,我与你如何?”庞统说:“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教化世俗,荐举人物,我不及你;但论帝王的秘策,揽、倚、伏的精要,我则较有利。)”
众人受到庞统点评后都十分满意,更与他结为朋友,说道:“当天下太平时,一定与您谈尽四海之士。”奇才小用刘备督管荆州后,用庞统为耒阳令,但在任内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寄书信给刘备为庞统说话:“庞士元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为治中、别驾的职任,才开展示出其杰出的才华。”诸葛亮亦加以推荐,刘备才再用他,任治中从事。其待遇与诸葛亮差不多,后同升为军师中郎将。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描述庞统任耒阳县令,张飞去监视期间,庞统就将百余日所累积的公务全按部处理。这事件的蓝本就是在《三国志·蜀志十一·杨洪传》裴注引陈寿另一著作《益部耆旧传杂记》里的何祗。经学思谋之后跟随刘备入蜀,并提出夺蜀提案,但刘备不从。刘备后来与刘璋决裂,庞统再提出上、中、下三策取蜀:
上策:“秘密挑选精兵,昼夜不停赶路,突击成都;刘璋不懂军事,平时又没有准备,大军突至,一举可定,这就是上策。”
中策:“杨怀、高沛是刘璋手下名将,各持强兵,据守关口、山头,听闻他们曾数次上书劝谏刘璋,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你派人到他们处问候,说荆州有紧急军务,要还军救助,并假装收拾,装作要离开;此二人既服于你的英名,又为你的离去而高兴,我推想他们必定乘轻骑来求见,你藉以捉拿他们,夺取他们的士兵,向成都进攻,这就是中策。”
下策:“退还白帝城,与荆州兵联合,慢慢消灭他们,这就是下策。”更认为:“若是还沈吟不做行动,将失去时机,不可再等了。”
刘备认为上策过急,下策又太缓,故依采取中策而行。先斩杨怀、高沛,再攻成都,所向披靡。涪城上谏当大军经过涪城时,刘备大宴众人,饮酒作乐,并对庞统说:“今日的宴会,真是乐事。”但庞统责备:“攻打别人的领土,还在饮酒作乐,此非仁者的兵法。”道破刘备的野心,当时酒醉的刘备愤怒地说:“当年周朝武王克殷,既唱歌,又跳舞,难道他不是仁者?你说话不当,快些离开!”于是庞统离席引退。
后来,刘备感到悔意,请庞统还席,庞统便回到坐位。不过,庞统没有多谢刘备请他回来,却自己在饮食,神色自若。刘备问他说:“你认为当时,是何人的过失?”庞统答道:“是君臣皆错。”刘备大笑,继续宴乐。凤雏殒落刘备进攻雒县时,庞统率军攻城时,被守军的流矢所射中而亡,年仅36岁。刘备为之痛惜、流泪,诸葛亮也亲自前往拜祭,更升其父为谏议大夫。后追赐关内侯,260年九月,追谥为 靖侯 。
人物特征庞统年少时显得比较纯朴鲁钝。爱结交朋友,朋友众多。他也认定仁的重要,有急才,于涪城上谏时可见到。而且甚有修养,评价人物时,会夸大赞美别人的优点,有人对此好奇便问他,庞统回答道:“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大意是想通过赞美人去鼓励、指导世人向善。因貌丑且狂妄而受刘备、孙权排斥,乃小说家虚构之事,史书记载乃风雅之名士。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