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东方朔简介及其故事(“相声鼻祖”东方朔: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16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4 09:52:20    


有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江湖上的各个行当,一般都要供奉个祖师爷。

比如商人以陶朱公范蠡为祖师爷、工匠以鲁班为祖师爷、教育行业以孔子为祖师爷……

这样一是显得这份职业有本有源,二是可以规范职业操守。

而相声界泰斗马三立先生回忆说,他当年拜师的时候,也给一位“相声祖师爷”行了跪拜之礼。

马三立先生跪拜的这位“相声祖师爷”,正是汉武帝时期的弄臣东方朔。

诙谐滑稽、言辞敏捷的东方朔,在“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武帝时期常伴皇帝左右,除了“说相声”让武帝开心之外,也没少用自己的机智和幽默给武帝化解难题。

虽然东方朔在世人眼里,只是个滑稽的“狂人”,但是细看之下却不难发现,这样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东方朔为人处世的高明智慧。

公车上书,滑稽不穷

你见过的最夸张的自荐信长什么样?汉武帝表示:我有发言权!

当时汉武帝刚即位,广征贤才,让天下有才之士公车上书,主动投自荐信。

有一天,两个人哼哧哼哧地抬着三千多片竹简来到汉武帝面前,一脸凝重地说:

陛下,这三千多片竹简的自荐信,全是一个人写的。

能够写出这样自荐信的人,肯定不一般。于是武帝哼哧哼哧读了两个月,把这一担子竹简读完了。

这封自荐信的大意是:

“刘老板您好,我叫东方朔。我年幼时期父母双亡,兄嫂把我拉扯大。

十三岁开始,我努力读书,还会击剑和兵法。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明亮,牙齿整齐,勇敢敏捷,廉洁信义,请给我一个工作机会吧。”

武帝看后虽然立刻把东方朔传唤到了中央,但是不知道武帝是不喜欢自嗨的人,还是不爽这份自嗨耽误了自己两个月,总之,他只给了东方朔一个闲职。

东方朔原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施展抱负,可是时间久了,根本得不到武帝的召见,每天只有一群养马的侏儒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

为了引起武帝的注意, 他吓唬这群侏儒说:“你们没什么才智做官,更没有力气耕地或者临阵杀敌,对国家没有一点贡献,只是在浪费食物。陛下现在要杀你们!”

侏儒们跑去找汉武帝求饶,武帝一问就知道这是东方朔在刷存在感。

来到了武帝面前,东方朔依然振振有词:

“我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陛下您看,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三寸,可是我和这群侏儒拿一样的俸禄。

陛下您就给个痛快话吧,您要是不打算用我,就放我回去,我也不在长安浪费钱粮了。”

汉武帝大笑,把东方朔留在了身边。

由于东方朔机敏又会说话,还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所以非常得武帝欢心。

陪武帝吃饭,东方朔会把剩下的肉揣怀里带走。弄脏了衣服没关系,反正会赏新的。

而武帝赏赐的钱和衣料,都被东方朔用来迎娶长安城的美丽少女了。

这些少女也都是年抛,感情淡了立刻离婚,换下一个。

一众大臣和武帝随从对东方朔这些行为深恶痛绝,他们称呼东方朔为“狂人”,但是武帝乐在其中。

在一群中规中矩的大臣中间,另类又讨喜的东方朔成功吸引了武帝的注意。

但是他的抱负,绝对不止于此。

察言观色,直言切谏

伴随武帝左右的日子,东方朔并没有恃宠而骄,反而让他摸清了武帝的脾气。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会观帝王之色,知道如何进谏。

比如,有一段时间汉武帝沉迷于微服打猎。但是一出去就是三五天,有的时候跑进农田里还有可能被农民大骂,武帝便萌生了想法:

修一个上林苑,专供自己打猎。

有人立刻给武帝规划了草图,还计算好了该给那些农田被侵占的农户赔多少银子。

可是东方朔却立刻向武帝进谏说不应该修建上林苑:

“陛下您想要修上林苑的地方,原本物产丰饶、地势险要。如果要把这个地方用来打猎,对国家和对农民都没有好处。

而且您要把那里变成猎场,一旦里面的野兽去附近的农舍扰民就不好了。

所以修建上林苑,实在是不恤农时的举动啊。”

武帝听后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不听。

虽然武帝还是修建了上林苑,但是他还是感念东方朔直言进谏。不但拜东方朔为太中大夫,还赏赐了黄金。

当然,东方朔的耍宝也有起作用的时候。

汉武帝的姐姐隆虑公主有一个喜欢惹是生非的儿子,公主一直怕他犯下什么死罪,于是在死前把千斤黄金、千万钱币上交国家,希望用这笔巨额财产为儿子买一张免死金牌。

后来公主之子果然醉酒杀人,让汉武帝陷入了两难:

如果依法处决,那就是对不起已故的公主;如果真的免他一死,则对不起百姓。

汉武帝在左右为难之中选择了前者,随后却陷入了自责之中。

身边的随从也跟着武帝一起掉眼泪,东方朔却举着酒杯跳出来要为武帝祝寿:

“没有什么比酒更能消愁了。臣想借着祝寿来显明陛下的刚正不阿,也为陛下消愁。”

一句话,把汉武帝从内疚的情绪中解救了出来。

真正的幽默,不在于有抖不完的机灵,而在于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知道在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

不仅如此,东方朔还具备直言进谏的勇气。他敢于做那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能够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一切危机。

所以,东方朔才能够长期陪伴在武帝左右。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名垂青史的功绩,但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中,他也对武帝的一些行为和决策产生了影响。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除了诙谐幽默的性格,东方朔也有不少丰富的知识,使得他可以做武帝的智囊。

据说有一次,建章宫里出现了一只酷似麋鹿的动物,但是全国没有人知道是什么。

武帝叫来东方朔询问,东方朔胸有成竹地说:“臣知道这是什么。不过陛下要赏赐臣美酒美食,我吃饱了才说。”

武帝只好依东方朔。可是吃饱喝足,东方朔又开始耍赖:“有个地方有公田、鱼池、蒲苇,陛下把那个地方赏给我,我才说。”

武帝无可奈何,只好继续满足东方朔。东方朔这才肯说:

“这种动物叫驺牙,当远方有人来归降时就会出现。”

果然,过了一年,匈奴王带领十万人来归降汉朝。

东方朔的一生大多都是这样难得正经,但是他去世之前,却情真意切地向武帝进言说:

“《诗经》上说: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只会让四方不得安宁。

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武帝最初还感到奇怪:“为什么今天东方朔这么正经?”

可是没过几天,听到东方朔去世的消息,武帝低下了头。

他知道,即使还有人在他身边逗他开心,却未必有人能三言两语让自已转忧为喜;

即使还有人能力排众议直言进谏,却未必再有诙谐幽默的真知灼见。

东方朔作为汉武帝的大夫,却总是以滑稽幽默或者出格的举动火出圈。这虽然让朝堂上下很多人不满,但是东方朔本人却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自己是“大隐隐于朝”,在“伴君如伴虎”的日子里,他依然活出了隐士的自由风范。

这样的东方朔,让一千多年后的李白为之痴迷。他写诗夸赞东方朔说: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在李白心中,东方朔才是真正的“谪仙”。可是世人大多看不见他的潇洒,只记住了他这个“相声鼻祖”。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东方朔列到了《滑稽列传》里,只把他当成了武帝身边的一个弄臣;

吴承恩写《西游记》时,也把东方朔写成了一个和孙悟空拌嘴的小仙童;

甚至在民间传说中,东方朔死后成了王母的侍卫,还偷过王母的蟠桃。

可就算是东方朔真正看到了这些,潇洒自由的他,也未必在意这些评价。

对于他来说,最开始滑稽只是吸引武帝,为自己谋取功名的手段;

而后来,滑稽是他委婉劝谏、表现自己无拘无束的方式。

他不需要遵循朝堂之上的法则,所以他也不在意旁人对自己的评价。

而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态度,东方朔才能够如鱼得水,在朝堂上游刃有余。

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怪里怪气地作诗说:“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而对于东方朔来说,也是一样。

即使生前身后他都饱受非议,但是世俗冷眼无法拘束他的潇洒自由。

他又自己的诙谐幽默,也有自己的博学多才。

他要的不是认同,而是争取自己的利益,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作为朝臣,他也努力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不求世人理解,但求问心无愧。

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心境,可以陪伴我们经历一切赞誉和批评,从而享受极致自由。

作者 | 灵均,重度的中二病,小信的传道人。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解码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屈原投江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

裴行俭:一个被灭三族的遗腹子,活成了唐朝的“儒将之雄”

河南,瓦岗寨。一盏油灯在静静地燃烧着,照亮简陋房间里的草莽气息,裴仁基低着头在来回踱步,好像还没适应身份的转变。昨天是隋王朝的高级干部,今天变成农民军的堂口老大,身体在跳槽之后来去自如,内心却时不时地前后对比。去!把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喊来!一众部将说说笑笑走进来,他们有些本是被收编的义军,加入瓦

2025-08-15 00:01:48

从佞臣到诤臣——细说“裴矩现象”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

李渊,到底冤不冤?

李渊,著名官二代兼富二代,祖上显赫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他们李氏一门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自带真龙天子基因,那是相当有排面。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哥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的太尉,也就是当时西魏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李渊的父亲,叫做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父系一门显赫,他母亲那

2025-08-14 01:22:09

申不害变法短暂强大了韩国,更开创了帝王权术的先河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