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佛教的流传和发展中,佛经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事业。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经翻译的鼎盛时期。玄奘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不仅在中国佛教史、文化史上,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玄奘法师(602-664),是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出敦煌,经过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老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着重钻研《瑜伽师地论》,兼学梵书《声明记论》。
不久以后,声名大起。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回到那烂陀寺后,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著《会宗论》三千颂,融会了空有二宗,批驳了师子光反对《瑜伽师地论》的观点,因而受到戒贤老法师的赞赏。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还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师辩论并获胜。
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玄奘宣讲大乘教义,获得更大声誉。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唐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夜半,奘师圆寂于铜川玉华寺,高宗皇帝闻讯后悲痛万分,对朝堂大臣说:“朕痛失一国宝。”遂罢朝三日并下敕为大师举行国葬,长安文武百官及各国使节和僧俗百万人参加了奘师的追思赞颂大典。
玄奘大师作为一代伟人,对世界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贡献巨大,玄奘大师的唯识学思想通过遣唐使传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并深深的影响着当地的佛学思想及文化的发展。梁启超先生赞誉他是“千古一人”,鲁迅先生称颂奘师为“中国的脊梁”。
玄奘弟子有几千人,著名的有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靖迈、慧立、玄悰、神昉等。
以下玄奘法师译经、律、论、记、传,皆有现存文本。总计77部,1349卷。此与《开元释教录》记载“沙门释玄奘,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经律论记传”,数量大体吻合。
大乘经(共29部,合计667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大菩萨藏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经》菩萨藏会)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
《说无垢称经》六卷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
《佛说甚希有经》一卷
《佛说最无比经》一卷
《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
《佛说缘起圣道经》一卷
《佛说佛地经》一卷
《解深密经》五卷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咒五首经》一卷
《十一面神咒心经》一卷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
《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
《佛说持世陀罗尼经》一卷
《佛说六门陀罗尼经》一卷
小乘经(共3部,合计9卷):
《缘起经》一卷
《本事经》七卷
《天请问经》一卷
大乘律(共2部,合计2卷):
《菩萨戒羯磨文》一卷
《菩萨戒本》一卷
大乘论(共26部,合计214卷):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 弥勒菩萨说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 最胜子等诸菩萨造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安慧菩萨糅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七卷 无著菩萨造
《大乘五蕴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摄大乘论本》三卷 无著菩萨造
《摄大乘论释》十卷 世亲菩萨造 (龙藏未收录,见正藏)
《摄大乘论释》十卷 无性菩萨造 (龙藏未收录,见正藏)
《广百论本》一卷 圣天菩萨造
《广百论释论》十卷 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显扬圣教论》二十卷 无著菩萨造
《显扬圣教论颂》一卷 无著菩萨造
《佛地经论》七卷 亲光等菩萨造
《大乘成业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成唯识论》十卷 护法等菩萨造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唯识三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观所缘缘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王法正理论》一卷 弥勒菩萨造
《大乘掌珍论》二卷 清莲菩萨造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 商羯罗主菩萨造
《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 大域龙树菩萨造
《辩中边论》三卷 世亲菩萨造
《辩中边论颂》一卷 弥勒菩萨说
《八识规矩 百法明门论》三卷 (此著作只见于《玄奘全书》北京崇福古籍文献研究所编撰,但龙藏、正藏均似未收录,暂未知出处)
小乘论(共15部,合计444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尊者众贤造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四十卷 尊者众贤造
《阿毗达磨俱舍论》三十卷 尊者世亲造
《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卷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十六卷 提婆设摩阿罗汉造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二卷 尊者世友造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 尊者舍利子说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十八卷 尊者世友造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本颂》二卷 尊者世亲造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十卷 尊者大目乾连造
《入阿毗达磨论》二卷 塞建地罗阿罗汉造
《五事毗婆沙论》二卷 尊者法救造
《异部宗轮论》一卷 世友菩萨造
《圣宗十句义论》一卷 胜者慧月造
西土圣贤撰集(共1部,合计1卷):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一卷
总计:76部,1337卷
传记类(共1部,12卷)《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关于刘邦的年龄,《史记》中只记录了去世时间,没有记载出生时间,如今流传的刘邦年龄,源于宋代裴骃《史记·集解》引用了西晋皇甫谧的“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秦始皇出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刘邦出生于五十一年,因此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皇甫谧与刘邦相隔400多年,他是如
2025-04-04 01:40:50毛泽东在读《史记·高祖本纪》时,曾对刘邦大加赞赏,多次评点,甚至直言:“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这可算是极高的评价了。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正确的简称是汉太祖或汉高帝,后世跟着司马迁喊了千年的汉高祖(后文按习惯仍
2025-04-04 00:58:36热爱历史的朋友总会对其中历史人物的形象所着迷,华夏历史上下五千年,三国可谓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忠义的关羽、狡诈的曹操、有勇无谋的吕布等等无数英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而刘备从寒门卖草鞋,到成长为为一代英雄帝王,他的形象是既多样又深入人心的。一、陈寿《三国志》中刘备的形象人们对
2025-04-04 00:49:32大家对刘备的印象可能会先想到忠厚两个字,正是因为他为人忠厚仁德,让诸葛亮和张飞,关羽等五虎上将为他两肋插刀,肝脑涂地,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爱民如子,忠义两全的明君。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真的是三国演义里那样的不懂权谋,只懂笼络人心的人吗?其实,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并不比曹操逊色的一代奸
2025-04-04 00:25:46刘邦身高七尺八寸(约180cm),生得广额高鼻,颜貌如龙,须髯甚多,日角斗胸,龟背龙股。吕公识人无数,见刘邦相貌不凡,当机立断,将儿女吕雉许配给刘邦,这一年刘邦35岁,吕雉20岁。刘邦常带着手下吆五喝六,县城一帮小吏也惟命是从,吕公一家算是在沛县真正立足,吕雉为刘邦生了一女刘氏(鲁元公主)和一子刘盈
2025-04-04 00:22:3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