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柳公权简介和代表作品(书法大家之柳公权)

14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4 10:34:19    

唐朝书法大家辈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时期之一。初唐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则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这其中,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登上又一峰巅。后世将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柳公权像(图自《唐代名臣像册》)

— 状元及第 —

在古代,读书人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进士及第,取得做官的资格。然而,科举难度相较于当今高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跻身金榜。

这些对于柳公权来说,是个例外。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柳公权,家庭条件非常不错。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兄长柳公绰当过兵部尚书,是中唐名臣。

柳公权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相传十二岁便能作辞赋,妥妥的“学霸”一枚。808年,三十岁的柳公权参加科举,不但进士及第,而且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荣登榜首,也就是状元及第。

且不论日后书法成就如何,光“状元”的身份足以让柳公权名留千史。

就这样,柳公权同父兄一样,开始了自己超长的仕途生涯,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

其中,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时期,柳公权长期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皇帝的宠幸、生活的优裕并不能给柳公权带来欢乐,他内心有无法排遣的苦闷与隐隐的羞愧。

柳公权酷爱书法艺术,却不想以此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业的进取雄心时时跃动在胸间。而侍书一职,其地位仅与“工祝”一类相等。

因此,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写信给宰相李宗阂求情:“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

由此可见,柳公权是非常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

图自图虫网

— 以笔为谏 —

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训》关于“德行”的教导,终身以德行为根株。他于人生、书艺都具儒家风范,其“笔谏”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那时,唐穆宗在一座寺院里看到了柳公权写的字,心里十分喜爱,很想见上一面谈论谈论书法。正巧,柳公权从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今陕西北部)来朝廷办事。唐穆宗听说柳公权来了,就把他留在朝廷里做了右拾遗(负责提建议的官)。

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权在一起谈论书法,唐穆宗向柳公权请教说:“你的字写得笔法端正、刚劲有力,可我却写不了那么好,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好呢?”听了唐穆宗的问话,柳公权心想:早就听说皇上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何不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呢?

于是,柳公权对唐穆宗说:“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听了柳公权的话,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讲笔法在规劝自己,不由得脸红了起来。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柳公权以书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进谏。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至后世。宋代苏轼在诗中写到:“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 楷书大家 —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学习颜真卿,融汇自己的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柳公权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当时,王公大臣们为家里已故老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的手笔,就会被人认为不孝。藩属国或外国人来中原纳贡,都会额外准备一笔钱购买柳公权书法。

柳公权现存的作品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九疑山赋》《陆士衡演连珠》等都是非常好的名帖佳作,被称为学习“柳体”必临贴。

《金刚经局部》

《金刚经》刻于唐长庆四年四月,系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原石早佚,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极为稀罕,现藏法国巴黎博物院。

《金刚经》为柳公权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虽多有与“颜书”同法之处,但明显地摒弃了“蚕头雁尾”的用笔之法,而多融入魏晋及初唐楷意,并掺之以北碑的骨力洞达。

《玄秘塔碑》局部

《玄秘塔碑》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字画清晰完好。该碑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如果说《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那么《神策军碑》则是柳公权书法人生中最大的辉煌,其晚年之作无出其右者。

《神策军碑》局部

因是奉旨书写,故柳公权的书写《神策军碑》时特别郑重,竭尽全力,所书之字端庄森严,较之早两年书写的《玄秘塔碑》更为苍劲精练。

公元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其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公权书法研究会 禅林网

本文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zhangcheng@jmtad.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相关文章

窃符救赵:秦昭襄王的话与信陵君的门客

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君王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谒这几位相比,信陵君魏无忌在招纳门客上更显诚意, 更宽厚仁慈,更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能够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是富贵之人而轻慢士人。魏国有个人叫侯嬴

2025-04-26 03:41:12

魏国大才信陵君魏无忌,一生未能得到魏王重用,究竟是为什么呢?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仁政治国的方式而闻名于世。然而,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却一生未能得到魏王的充分信任和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背景。在这个时期,各国间的争斗异常激烈,任何一国都希望能涌现出大量的杰出人才来巩固自

2025-04-26 01:46:41

史海钩沉——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

战国四公子是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平原君赵胜(赵国)、春申君黄歇(楚国)和孟尝君田文(齐国)。信陵君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厉害,为诸侯军总指挥,曾两破秦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魏安王之弟。魏王为牵制田文,以信陵之地封赏他,故为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三千。前273年,秦

2025-04-26 01:33:47

公元前223年,天下无双的兵家——魏无忌,被誉为“战国四公子”

魏无忌,又被称为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一起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他是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在魏国日益衰落的时候,他养了数千名士兵,自成势力,并多次出兵助赵国抵御秦国的进攻。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偷取秦国的兵符,杀死了晋国的鄙君,解救了赵国邯郸的围城

2025-04-26 00:48:07

要如何正确而客观的评价武则天的治世呢?

当“希拉里”穿上龙袍:我们该如何评价武则天?2018年,一部名为《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电影上映,片中武则天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赞叹她的雄才伟略,也有人批判她的冷酷无情。抛开那些被时间蒙尘的史料和野史,我们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武则天呢?要

2025-04-26 00:46:4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