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一生只做一件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主要事迹简介(袁隆平的传奇人生)

16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9-27 08:00:1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秀笔 整合梳理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

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53.08~1971.01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在稻田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在大学毕业工作12年左右的他,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6月,袁隆平遭受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

1967年4月,袁隆平起草“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呈报省科委与黔阳地区科委。6月,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黔阳地区农校(安江农校改名)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

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安江农校又搬迁到了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1977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

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

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

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2017年9月,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又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

2020年3月,袁隆平院士选址、谋划和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水稻种植工作启动。

2020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在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辛弃疾的一生究竟有多传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没错,今天我们要聊的历史人物,正是那位被誉为“词中之龙”——辛弃疾。众所周知,辛弃疾的文学造诣极高,诗词作品堪称一绝,后世人们经常将他与

2024-11-28 11:18:10

老子出关后去了哪里?揭秘古代哲学家的神秘旅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智者,他骑着青牛,带着深邃的思想,离开了繁华的世界。他就是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留下了《道德经》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但你知道吗?老子离开后去了哪里,这可是个千古之谜。传说老子在关令尹喜的陪伴下,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之后,就像一阵烟,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老子到底去了哪里呢?有

2024-11-28 11:03:16

如何连贯解读《道德经》

《道德经》——这部古老而神秘的经典,宛如一位智慧的老者,静静地坐在历史的长河中,像个讲故事的爷爷,向我们娓娓道来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哲理。想要与这位老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们可以从几个有趣的角度入手,轻松愉快地探索这部经典的深意,保证让你欲罢不能。首先,了解《道德经》的整体结构,犹如揭开一幅美丽的画

2024-11-28 10:48:03

陆游坚韧的诗人苦难的岁月,陆游的5个冷知识

历史长河中,许多文人墨客为我们描绘出了绚丽多彩的画卷,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才华都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而南宋的诗人陆游,正是这些大师之中的一位,他的诗词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才情和悲情的世界。【背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北宋宣和七年,卒于南宋嘉定二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

2024-11-28 10:33:09

从绍兴到成都 南宋陆游从诗人到生活家成斜杠大叔

陆游是谁?南宋爱国诗人——不只!陆游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斜杠大叔,他是诗人、书法家、史学家、美食家、隐武者、练道者……善交友、喜饮酒、嗜饮茶、爱玩香、会插花……有时去钓鱼、有时又弹琴、有时还下棋、喜欢美女、喜欢美景……常常远足,一路吟诗走向远方。有一天,陆游走到崇州,住了下来,这里满足了斜杠大叔陆游所

2024-11-28 10:18:1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