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字元素。他出生在万历十二年这一年,是一位军事天才,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他三十五岁那一年,考中了进士,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官了。一开始呢,他做的是昭武知县,这也是他仕途的开始吧。他这个人,志向比较的远大,希望某一天可以报效祖国,为国家做贡献。对于兵法这块,也很有自己的见解,熟读兵书吧。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后金的势力慢慢的强大起来,而且还还联合蒙古,和蒙古搞和亲,以次来对付明朝。袁崇焕就担当起了抗击后金的重任。在天启二年的时候,袁崇焕进京面见皇帝,当时有一位御史叫做候恂,就向朝廷表奏,推荐袁崇焕。
皇帝本人也是非常赞赏他,于是就升了他的官,提拔为兵部主事。他曾经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就出了山海关,考察附近的地形地势,为以后用兵做打算。等对山海关附近的地势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就主动请求驻守辽东,而且还修筑了宁远等城池,此后,因为他的驻守,才防御住了后金的进攻。在天启六年这一年,在他驻守的宁远城这个地方,发生了宁远之战,后金军惨败,努尔哈赤身受重伤。这样一来后金受到致命的打击,而他则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太极曾经说过,袁崇焕不走的话,不可能拿下明朝。之后人们也都认为,当时皇帝太糊涂,听信了宦官的片面之词,这样一来就中了敌人的离间之计。皇帝误认为袁崇焕和后金商量好的,故意放后金军队进来围困京师。1630年这一年,朝廷逮捕并处死了袁崇焕。而且,他的亲人包括兄弟妻子,则被流放。
在除掉袁崇焕之后,皇帝认为后金军就会撤军,但是万万没想到,这其实是后金的反间计,目的是为了除掉皇帝身边的这员大将。说是一开始的时候,后金在关外,和他交过两次手,但是都是败北。在崇祯二年的时候,皇太极也意识到袁崇焕这个人不好对付,所以他这次南征的时候,故意避开了宁锦防线,从蒙古绕过来,进入了关内,直接杀向京师。袁崇焕一听说金兵围困京师,马上率兵前来救援。皇太极则暗自高兴,他终于中计了。当时袁军到达了广渠门,准备休整一下。但是皇太极却散布谣言,说袁崇焕故意让后金兵入关,皇帝听说之后就起了疑心。
对于这件事情,《东华录》中有相关的记载,翻译过来是这样的,“首先后金抓获了两位太监,派人看着。然后来了一位副将,一位参将,他们两人按之前皇太极的计谋,坐在两位太监的旁边,互相耳语说,今天撤兵,其实是一计策。刚才敌方过来两个人,说了好长时间的话。意思是袁巡抚和后金有秘密约定,马上大事就可成了。其中一位姓杨的太监,卧倒偷听了这段话。最后放了他回去。”在这位姓杨的太监回去之后,就把袁巡抚和后金有密约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相信了,之后拿下了袁崇焕,处死了他。
不过还有人认为,他的死是一场蓄意的谋杀。皇帝当时比较担心东林党和袁崇焕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崇祯即位之前,阉党势力很大。在他即位之后,就想着启用东林党,来压制阉党。等到阉党势力小了之后,他又想着压制东林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阉党那一帮人就想着怎么陷害袁崇焕。一开始的时候,袁崇焕干掉了毛文龙,而且并没有在之前奏报皇帝。这样一来也是为自己的死埋下了祸根。崇祯帝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都有些害怕。而且,明朝还有一位史学家,叫谈迁,他认为袁杀了毛文龙也就是等于自杀。而且还有史料表明,对于反间计,诬告这些事情,根本不会骗得了崇祯帝。袁从被打入大牢到被处死期间有八到九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内事情的来龙去脉皇帝有足够的时间来缕清楚。所以袁崇焕入狱是反间计的结果,他被杀是皇帝为了集中皇权。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李渊,著名官二代兼富二代,祖上显赫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他们李氏一门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自带真龙天子基因,那是相当有排面。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哥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的太尉,也就是当时西魏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李渊的父亲,叫做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父系一门显赫,他母亲那
2025-08-14 01:22:09《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