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文人相轻自古都是如此,文坛上的争端从来都是十分的精彩,在国学圈就有这样一个人倍受争议,他就是南怀瑾。
喜欢他的人把他称之为大师,对他追捧有加,不喜欢他的人觉得他是骗子,甚至有一位北大教授曾经说过:他的书只适合文盲村夫来看。
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国学领域又有怎样的研究?为什么会有如此极端的差异存在呢?
1918年,南怀瑾出生在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他的头衔很多,他是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中国正统文化的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
是的,他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他出生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因此也就有了学武的想法,17岁那年他在家人的安排下成家结婚。
古人常说,“成家立业”,他结婚之后不久就离开了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学武术,几年之后,他在浙江国立艺术院学习,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2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10期毕业。
这段学习经历也给了他入伍的机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20岁的南怀瑾从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前往四川参加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少年意气,立志保家卫国。
解放战争之后,南怀瑾去了台湾,他在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教学,他讲课风趣幽默,而且涉及的内容极为庞杂,深得学生的喜爱,很多人在那个时候成为了他的铁粉。
一九六六年蒋介石亲自主持发起了规模宏大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南怀瑾擅长佛学,禅宗密宗,仪轨故事,甚至百家故事,诸子古籍,他也有所涉及,因此成为了这场运动的实力干将。
1971年南怀瑾创办了《人文世界》杂志,这个杂志畅销于海内外,在海内外都收割了一批铁粉,他的南师之名也在这个时候是打了出去。
1976年,南怀瑾出版演讲记录《论语别裁》,这本书很快就风靡了华人文化圈,他也被称为文化界的一代宗师,很多人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坚定的传播者,南怀瑾可谓是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他的大师之名也由此传了出去,毕竟一个通晓儒释道三家的学者实在不多见。
他曾经在峨眉山削发为僧,一入空门三年,靠雨水和雪水为食,研究《大藏经》1669部,7168卷的内容,仅凭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他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大师。
南怀瑾去台湾的时候,当时的台湾宝岛还是一片文化沙漠,南怀瑾于是从零做起,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就像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狼狈,在一片文化荒漠上想要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难度可想而知。
可是南怀瑾一个三年内靠着雪水和雨水为食的人,怎么会怕这样的困难,他有足够的毅力坚持,最开始的时候他甚至走上街头找人搭讪:“我给你讲讲四书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被人当做疯子,这个后来受到万众追捧的大师,曾经如同疯子一样游荡在街头给人讲学,但是没有人会知道,为了教学,他甚至欠下了1000多万的新台币。
1969年秋天,南怀瑾受邀前往日本进行文化访问,结果他被日本的君子之道所深深打动,感慨道:“这些原本都是中华的文化,却叫外国人给学去了,中国的年轻人反倒没有自己的文化了。”
为了传播文化,他借钱讲学,后来逐渐有了声名,受到各大学的邀请,门客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台湾政坛文化和财政界要人。
都说人红是非多,南怀瑾名字家喻户晓的同时,很多非议也因此而来,学者李敖曾经在书中直接开骂:“南怀瑾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个骗子。”理由也很简单,他的书中有很多学术错误。
他是一个国学佛学乃至于道学都精通的大佬,他的书到底该不该读?有人说他是骗子,有人说他是大师,他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一个无法归类的旷世奇人,还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骗子?
南怀瑾确实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大师,虽然他的观点有时偏颇,有些书中也会有错漏,可能被圣贤孰能无过,他在精通那么多学问的时候,难免会有些不精通的遗漏之处,可这并不能成为否定他对国学领域作出贡献的理由。
他是一个大师,但他最重要的是宣传传统文化,也就是说他在给普通人讲学讲题,在普通人的心中种下一颗关于文化的种子,“白衣讲经”通俗易懂,远远比严谨更重要。
北大教授曾经说过:南怀瑾的书只适合文盲村夫看。这句话听上去有些难听,其实也算不上是错误,因为南怀瑾的受众是普通人,并不是所谓的专家学者,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传播传统文化,而不是在学术领域上走得更高更远。
在普通人的眼中,他是武术高手,是国学大师,是佛教上师,是道家修习学生,也是旁门左道的大师,他庞大的知识储备够得上普通人仰望,因此普通人也情愿追捧他,赞美他。
他是一个接地气的学者,因此难免会被所谓的学术派学者质疑,这并没有什么错,从世俗的眼光看,他确实很“江湖”,可江湖有他的传说,有他的故事,而这点故事就是传统文化生根发芽的种子,这也是南怀瑾先生一直所坚持的东西。
学术方面难免会有很多争议,有争议才能进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有人说南怀瑾是大师,也有人说,南怀瑾只是一个骗子。但是不管怎么样,他的名声打出去了,他所做出的那些贡献被人所知道了,他在普通人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这就已经够了。
正统又如何?不正统又怎样?只要学的够好,学的够认真,有一颗热情的赤诚的心,便也不害怕外界的任何争议。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