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运会开幕式后,记者采访了十四运会开幕式双总导演姜浩扬、姜钢,他们围绕网友、观众关心的热点、亮点话题进行了“主创视角”解读。
十四运会开幕式文体展演分为《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三个篇章。根、魂、梦,分别从文化、精神、情感三个方面展示出了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深刻内涵。
“这是非常重大的立意,也是整场开幕式的创作源泉。全体主创人员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能够让我们在历史积淀如此深厚的三秦大地上,利用时间和空间展开艺术想象。”姜浩扬说。
陕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文体展演只有37分钟,如何在短时间内呈现好这么多的内容,体现这么宏大的主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主创团队一直反复斟酌、论证打磨,最终决定用“诗意+诗画”的结构方式从宏观上去把握。
“我们在呈现方式上无法面面俱到,只能在某些细节上进行深度创作,做到有点有面、有血有肉,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姜钢表示,通过不断地打磨、排练,从开幕式整体的排演情况来看,可以说达到了当初设想的样子,体现了“简约、精彩、大气”的主旨。
据两位导演介绍,以往的大型开幕式表演,往往会采用“过去-现在-未来”线性结构去表达,但在此次开幕式文体展演中,主创团队在表演结构上进行了重大创新。
“我们采用环状多层结构的表现方式,变‘橱窗式’展示为‘套装组合’展现,实现了每一个篇章都有历史与现实的融会贯通。比如第一篇章《民族根》,从周秦汉唐开始,落点是文化自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突显整体感。”姜浩扬说,结构的调整也让主创团队能够从整体把握美学角度,从根源上汲取力量。
姜浩扬表示,如果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表达的是城市美学,那么这次全运会开幕式则体现了“奋斗在路上”的动态美学。“这与我们本次开幕式文体展演的主题‘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遥相呼应,紧密联系。相信大家在观看节目时,既能感受到熟悉的元素表达,也能发现新颖的创意,更能体会到整场演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来源:西部网(十四运会特别报道团队记者 李卓然 凌旎 杜鹏)
编辑:Mia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