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直隶总督,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清帝国封疆大吏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总督。自雍正以来,清朝的能臣好多都当过直隶总督,比如李卫,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可你知道,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谁吗?他叫张镇芳,河南项城人。咦,和袁世凯是老乡?非但是老乡,还有亲戚呢。张镇芳是袁世凯的兄嫂之弟,也就是袁世凯的表弟。另外还有个牛逼的儿子,叫张伯驹,和张学良、袁克文、溥侗并称为“民国四公子”。诗书绘画,无不精通,也是一位奇人。
有人可能要说了,张镇芳是靠袁世凯的关系才上位的吧。其实不然,张镇芳是有真材实料的,他出生于书香门第,22岁高中解元(举人的第一名),29岁中进士,人家是一路旗开得胜,考上了的。
这水平可比袁世凯强多了,遥想当年,袁世凯累到吐血,都没有考中举人,人家张镇芳可是举人中的第一名。然而,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即是草头王。清末乱世,谁有枪谁才最厉害。张镇芳足足当了8年户部主事。按照正常情况,像他这样的升迁速度,一辈子都很难混出名堂来。不过,谁能想到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竟然影响到张镇芳的官场轨迹。
1900年夏天,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带着一部分王公大臣逃出京城,沿着河北、山西,逃往陕西西安。由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是悄悄行动,许多京官没有收到消息。当他们回过神来时,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人早已溜之大吉了。
怎么办呢?张镇芳和一班大臣匆忙从西直门离开京城,前往追赶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可是,他们走了十余里,发现有散兵匪徒拦路抢劫,这条路走不通了。别的大臣纷纷打道回府,或者另谋出路,张镇芳不甘心失败,绕道河南项城,在老家筹备了路费后,再一路北上。
经过一番星夜兼程地追赶,张镇芳终于在潼关附近追赶上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这次名义上是“西狩”,实际上是逃难。从京城带出来的人马,走散了不少。像张镇芳这种拼了老命也要追上来“护驾”的大臣,自然会让慈禧太后高看一眼。到了陕西西安后,慈禧太后立即任命张镇芳为陕西司行走,在圣驾旁边服侍、效力。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得以结束。不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从西安回到京城。此后,张镇芳迎来了飞黄腾达的机会,历任银元局会办、直隶差委总办、天津河间兵备道、长芦盐运使等职。在任长芦盐运使的时候,张镇芳的小宇宙爆发了。
他在主管长芦盐场期间,理顺体制,苦志经营,拓展规模,整顿有方,使之成为中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并为国库增收 56 万银两。这显然得益于张镇芳精于计算的会计、理财能力。
在此期间,他还同英国人谈判,使开滦煤矿由英人独办转为中英合办。这是近代史上较早的中外合资合作之一,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经济权益。
当然,在此过程中,张镇芳的钱袋也鼓起来了。他用钱不断地为自己铺路搭桥,显现了他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一面。
比如,1908年,光绪、慈禧先后死去。清廷内满洲贵族对时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颇为忌惮,对其打击排挤。袁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找个理由辞去职务并逃离北京。张镇芳一方面资助袁世凯一笔不小的款项,帮他度过难关。一方面又觉得袁将要失势,于是很快投靠镇国公载泽门下,自己基本上没有因袁的下台而受牵连。
张镇芳做人的准则就是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去。袁克文在回忆录里,就以“张镇芳反复”为题,专门撰文一篇讽刺其做事为人,甚至说他“尚不若禽兽之有心也”。其实,袁世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又被启用,任内阁总理大臣。
1912年农历正月十四,京、津、保陆军部分哗变,大肆抢掠,造币厂、当铺及民众中稍有资财者多被抢劫。在天津的长芦盐运使署银库存有白银30万两,张镇芳以防止哗变抢掠为借口,将此项库银全数解送北京,交给袁世凯作政治资本。
投桃报李,袁世凯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奏准,由张镇芳署理(即代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清政府最后一任直隶总督。
然而,短短10天后,京城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情:隆裕太后以末代皇帝溥仪的名义颁发《清帝逊位诏书》,宣布结束清朝近300年的统治。既然清朝覆灭了,皇帝都退位了,直隶总督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张镇芳于2月2日被赶下台,结束了短短10天的直隶总督任期。张镇芳由此成为清朝最后一位直隶总督,也是任期最短的一位直隶总督。
不过,他的官运并没有因此而终结,不久后,袁世凯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张镇芳再次被重用,回到老家河南当都督。
后来,张镇芳因杀了革命党人朱丹陛,众怒难犯,袁世凯只好将他撤职,安排去盐业银行主事。
1916年袁世凯死后,张镇芳的靠山倒了,觉得自己再没有升官的机会了,就开始安心做他的实业。
但是不久后,机会又来了,张勋闹了一出复辟丑剧,溥仪重新当上了皇帝,张镇芳也被委任为议政大臣兼吏部尚书,重新回到了巅峰。
可是,同样只过了10天,复辟便宣告失败,张镇芳也被抓了起来。
还好,他的能量还是蛮大的,再加上张伯驹为了救他,捐款40万元救灾,张镇芳坐了3个月的监狱后,被保释了出来。
从此,张镇芳再未踏入政界,专任盐业银行董事长,于1933年病逝,享年70岁。张镇芳有多名妻妾,生育的两个子女早夭,不得不将弟弟张锦芳的儿子张家骐过继为继子,延续香火。
张家骐成为张镇芳继子后,改名为张伯驹——正是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张伯驹先生。
喜欢请多多关注谢谢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