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叶立三将军简介(到解放战争中只剩……,也是最早被歼灭的)

2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0-02 10:30:25    

王耀武的嫡系部队,到解放战争中只剩一个,也是最早被歼灭的

《特赦1959》中有个战犯,名字是虚拟的,叫叶立三。他特别爱干净,一开始一直对改造很抵触,还试图逃跑,被副所长胡大树体罚过,但是后来因为他学过机械,所以给灯泡厂建设出过主意,发挥了作用,这之后他对改造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了。而他刚开始的时候,每次看到王耀武,都要立正敬礼,恭恭敬敬的叫王佐公,王耀武说了几次,让他不要这样叫,他也不听。

剧中他对王耀武说过,你把最好的一个部队交给了我,我却给弄丢了,我对不起你!王耀武让他不要再提了。稍微熟悉军史的人都能马上从这里看出来,叶立三的原型就是原来的整编七十三师师长韩浚。他说的当时王耀武手下最好的一个部队,指的就是整编七十三师,也就是原来的七十三军。因为王耀武在抗战期间带过的部队,到解放战争时留给他在山东指挥的,只有这个整编七十三师了。

在剧中王耀武对所长说,他就是把叶立三当小兄弟,他也管不了,希望所长他们能够尽量帮助他改造。其实,韩浚是黄埔一期出身的天子门生,而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的。所以,按黄埔系习惯的排资论辈方式,王耀武是要叫韩浚一声学长的,因为韩浚是和杜聿明,宋希濂,黄维乃至陈赓这些人同期,而王耀武在这些人眼里都是学弟。当然,到了军队里,上下等级还是很明确的,王耀武虽然是三期,但他手下的一期师兄并不少,李天霞就是一期生。

王耀武的嫡系部队,到解放战争中只剩一个,也是最早被歼灭的

韩浚虽然是黄埔一期生,但是在一期生中并不是特别出挑,所以晋升速度比较一般。到第三次长沙会战时,韩浚才升任七十七师师长,编在七十三军作战序列,奉命增援当时驻守长沙的泰山军第十军。在到达长沙之后,他先以黄埔同学的身份去看同为黄埔一期的第十军军长李玉堂,但是李玉堂对他很冷淡,也没有因为是黄埔同期同学就对他有什么特别的优待,只是让他去驻守河西,而河西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并不是日军主攻方向,所以七十七师并没有经历大战。

不过韩浚本人对七十七师还是比较自豪的,常说要把这个师打造成中国最好的部队。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韩浚升任七十三军军长,并编入王耀武任集团军的二十四集团军,才和七十四军、一百军成了王耀武麾下的骨干部队。所以说,与其说是王耀武把整编七十三师交给了韩浚,不如说是韩浚把整编七十三师带到了王耀武麾下,《特赦1959》在这里并不是特别准确。

王耀武的嫡系部队,到解放战争中只剩一个,也是最早被歼灭的

王耀武本人在解放战争中坐镇山东,但他原来的老部队七十四军先是被调驻南京,后来长期参加对华野的作战,一直到在孟良崮之战中被歼灭,重建够又在淮海战役中在邱清泉兵团麾下再次被歼灭。另一个军一百军作为姐妹花部队,在李天霞指挥下多次遭受华野部队打击,孟良崮战役后李天霞被撤职,周志道接任,最后在淮海战役中在黄百韬兵团被歼灭。这两个部队早早的就脱离了王耀武的指挥,是由南京和徐州剿总直接指挥的。

所以,只有七十三军一直跟着王耀武。不过,七十三军的情况还不如七十四军和一百军,早在1947年2余额就在莱芜战役中被歼灭了,韩浚本人被俘,之后重建的七十三军是逃出来的曹振铎任整编师师长,一直到最后在济南战役中再次被歼灭,王耀武也一起被俘。所以,整个抗战时期打满全场的王耀武下属的部队中,其实坚持到最后在战略决战中才被歼灭的反而是一百军,也就是原来的整编八十三师。

专栏
特赦1959:功德林里的国军将领
作者:萧武
10币
36人已购
查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