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可以说是于和伟的爆发年,从《军师联盟》的曹操,到《巡回检查组》的冯森,从《觉醒年代》的陈独秀再到《悬崖之上》的周乙,每一部都是经典。
于和伟饰演的曹操,被易中天评价为:最像曹操的曹操。
在《觉醒年代》中,他对陈独秀的诠释,也让莫言感叹:于和伟是我永远的神。
很多人都说,于和伟从艺30多年,前后参演过50多部电视剧,9部电影。40岁时,才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他若不红,天理难容。
但他对“演员”这个职业,却有着别样的情怀:
“作为演员,该经历的一定要经历,要先苦后甜。真正经历过,才能将感受赋予角色,让他鲜活起来。”
于和伟的成名之路,正应了那句:不曾经历,哪有懂得。
只有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才会永远保持一颗敬畏和谦卑之心。
1971年,于和伟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3岁丧父,母亲45岁才生下他,家中兄妹9人,就靠母亲摆摊卖烤红薯度日。
生活的艰难,让这个弱不禁风的家,举步维艰。能活着,能生存下来,就很不易了。
初中毕业时,他遇到了补习班的吴老师,这给他的晦暗生活照进了一丝曙光。能有学上,就能有饭吃。
吴老师告诉他:抚顺幼儿师范第一年招男生,毕业后到小学当音乐老师。学费全免,还是铁饭碗,你就考他吧!明天到我班上来。
一个半大小子,在如同父亲般的男人面前哭得声泪俱下。
考入师范学校不久,抚顺市话剧团到学校招生,全校一共有几十人报名,最后只录取了他和另一个女生。
17岁那年,于和伟第一次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那时的他,就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想去看看抚顺之外的人和事。
一颗悸动的心,埋在了胸膛里最深的地方。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给家里增加更多的压力,是他当时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
1990年,于和伟毕业后,参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戏。一开拍他就紧张到肌肉痉挛,整句的台词都说不出来。
吃饭时,一位副导演问他,话剧团是专业单位,你怎么这水平?专业单位的演员,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说不好就好好学呀!
于和伟为了掩饰尴尬,伸手去夹盘里的土豆,却被副导演敲了回去,还让他说段绕口令。
这次的经历深深地刺痛了于和伟,他从此兜里揣本《新华字典》每天翻看,默默练习。
时至今日,于和伟还非常感谢这位导演当初的鞭挞。
在话剧团的两年间,于和伟经常在边幕看着璀璨灯光下的表演,而他只是个龙套。一位老演员曾对他说,你要找机会出去学习,你应该是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个人。
这让他埋在心灵深处的那个梦想,再度起航。
1992年,于和伟先后去了北京和上海,参加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他字正腔圆的台词功底,最终被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班录取,那一年他21岁。
开学的700元学费,横在了老母亲面前,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母亲埋怨他,放着铁饭碗不要,还去上学,这学费就把人压死了。
最后还是姐姐卖了孩子的钢琴,把4000块钱拍在了他手上说:“老于家就出了你这么一个大学生,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上学。”
生活,有时真如一半火焰,一半海水般煎熬。要么在炽热的火焰上烤着,要么在苦咸的海水里泡着,都不容易。
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意味着会面临新的挑战,有所失去,就会有所得到。
在新《三国》里,于和伟有一段“髀肉复生”的演绎:在下年近50了,身无寸功,足无寸土,只有髀肉复生啊!庸庸碌碌,岁月蹉跎,老之将至,我这等人,真的能成大业吗?满腔的壮志难酬,瞬间溢满屏幕。
知乎上对刘备的高赞回答仿佛是给于和伟的: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
经过几年的学习,于和伟的演艺水平日渐成熟,校领导让他留校任教,但一门心思只想演戏的他,婉拒了学校抛来的橄榄枝。
1996年,于和伟分配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开始了和在抚顺话剧团一样的龙套生涯,这龙套一跑就是5年。
人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哪一位演员不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在聚光灯下,站在舞台的中央呢!
多年前,他拿着200元一集的劳务费,走过监控器旁,导演的一句“这小子,有点意思。”给了处于迷茫期的于和伟最大的肯定。
这时的于和伟,才真正开始正视自己这几年的生活。没有好作品,就别奢求别人对你另眼相待,一切都要用作品来说话。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就算梦想与现实注定相互对立,也要无所畏惧地追寻到底,为了心中的希冀鼓起勇气,梦想本就不该只用来仰望。
于和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不断地跑剧组等通知中,2003年他碰到了《大宅门2》中,只有5个场景的白占安。经过对人物的细致揣摩和分析,他用自己独特方式,诠释了一位无缘继承家业而瞬间丧失心志的“寄生虫”。
于和伟的表演,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同年,与高希希导演首次合作,在《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了坏到骨子里的万古碑,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大反派形象。
在剧中,李雪健和他有不少对手戏。拍摄间隙李雪健对他说,你这个角色,以后会有震撼性的效果。
也就是从这个角色开始,于和伟开启了和高希希导演的8次合作,让他渐渐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2010年,在新《三国》中饰演的刘备,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自此拉开了他,“一人千面”的演艺之路。
如果将梦想比作信仰,只要坚定地追求下去,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路。
于和伟的作品中,前有刘备,后有曹操。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复杂的人物内心,为观众呈现出独一无二的乱世英豪。
2017年《军师联盟》开播时,全网因于和伟的曹操一角,开启了热烈的霸屏模式。
视频播放量超过64亿,微博阅读量超过9亿,话题讨论近230余万条。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于和伟能把坏人演得戾气十足,也能把好人演得纯良无比。于和伟如今能大器晚成,正是得益于他丰厚的生活阅历。
林语堂说:人生中的许多事,只有经历过,苦过,痛过,才能懂。
也只有在体会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后,当面对惊涛骇浪时,才会更加淡定从容。
《觉醒年代》的导演张永新这样评价于和伟:他的演技总是那样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澜,他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无形间代入了他自己的风格。
既有精气神又有烟火气的陈独秀,让他获得了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视帝”的殊荣。
于和伟红了,让他更红的是几段短视频的爆火。
“接着奏乐,接着舞”一时间成了流量王者。《大宅门2》里的“呸”竟然成了年轻人乐此不疲的表情包。曹操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也变成了于和伟一个人的自问自答。
他笑笑说,还好,我还有作品。
多年来,于和伟始终记得他在跑龙套时,姐姐对他说过的话: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要把你做的事当回事。
B站上有一个高赞评论:于和伟的火是必然的,他火是因为他把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抖音、B站这样的平台只是加速了他的火,没有刘备的“接着奏乐,接着舞”,也会有陈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
2022年,于和伟受邀参加上海戏剧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
他在典礼上说:先别急着成功,不疾不徐,专注当下,才能磨砺自己,成就自己。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曾教育过我,各种滋味酸甜苦辣,值得品味。
也许有一天,梦想会被搁浅,但只要还在路上,就一定不要放弃任何前行的希望。
即使现在,仍在抵达梦想的路上艰难行走,但请相信,只要一直坚持,不言放弃,终有与梦想相拥的那一天。
于和伟的成名之路,正如白玉兰奖的颁奖词一般,经过多年艰辛磨砺,方能成就今日华彩时光。
如今的他还在前行,不断突破表演的疆域,是他永远的追求。
不曾经历,哪有懂得,是他送给每一个追梦人的座右铭。
相信总有一天,你也会站在最耀眼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
作者:红菱,柴米油盐伴着点点文字,听盘碗作响品百味生活,不疾不徐,悦己阅心。
——END——
【文|红菱】
【编辑|娱记】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