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于和伟简历个人资料简介(从穷小子到“千面视帝”,于和伟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21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27 19:26:20    

2021年,可以说是于和伟的爆发年,从《军师联盟》的曹操,到《巡回检查组》的冯森,从《觉醒年代》的陈独秀再到《悬崖之上》的周乙,每一部都是经典。

于和伟饰演的曹操,被易中天评价为:最像曹操的曹操。

在《觉醒年代》中,他对陈独秀的诠释,也让莫言感叹:于和伟是我永远的神。

很多人都说,于和伟从艺30多年,前后参演过50多部电视剧,9部电影。40岁时,才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他若不红,天理难容。

但他对“演员”这个职业,却有着别样的情怀:

“作为演员,该经历的一定要经历,要先苦后甜。真正经历过,才能将感受赋予角色,让他鲜活起来。”

于和伟的成名之路,正应了那句:不曾经历,哪有懂得。

只有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才会永远保持一颗敬畏和谦卑之心。

人在苦中炼 刀在石上磨

1971年,于和伟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3岁丧父,母亲45岁才生下他,家中兄妹9人,就靠母亲摆摊卖烤红薯度日。

生活的艰难,让这个弱不禁风的家,举步维艰。能活着,能生存下来,就很不易了。

初中毕业时,他遇到了补习班的吴老师,这给他的晦暗生活照进了一丝曙光。能有学上,就能有饭吃。

吴老师告诉他:抚顺幼儿师范第一年招男生,毕业后到小学当音乐老师。学费全免,还是铁饭碗,你就考他吧!明天到我班上来。

一个半大小子,在如同父亲般的男人面前哭得声泪俱下。

考入师范学校不久,抚顺市话剧团到学校招生,全校一共有几十人报名,最后只录取了他和另一个女生。

17岁那年,于和伟第一次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那时的他,就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想去看看抚顺之外的人和事。

一颗悸动的心,埋在了胸膛里最深的地方。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给家里增加更多的压力,是他当时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

1990年,于和伟毕业后,参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戏。一开拍他就紧张到肌肉痉挛,整句的台词都说不出来。

吃饭时,一位副导演问他,话剧团是专业单位,你怎么这水平?专业单位的演员,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说不好就好好学呀!

于和伟为了掩饰尴尬,伸手去夹盘里的土豆,却被副导演敲了回去,还让他说段绕口令。

这次的经历深深地刺痛了于和伟,他从此兜里揣本《新华字典》每天翻看,默默练习。

时至今日,于和伟还非常感谢这位导演当初的鞭挞。

在话剧团的两年间,于和伟经常在边幕看着璀璨灯光下的表演,而他只是个龙套。一位老演员曾对他说,你要找机会出去学习,你应该是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个人。

这让他埋在心灵深处的那个梦想,再度起航。

1992年,于和伟先后去了北京和上海,参加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他字正腔圆的台词功底,最终被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班录取,那一年他21岁。

开学的700元学费,横在了老母亲面前,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母亲埋怨他,放着铁饭碗不要,还去上学,这学费就把人压死了。

最后还是姐姐卖了孩子的钢琴,把4000块钱拍在了他手上说:“老于家就出了你这么一个大学生,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上学。”

生活,有时真如一半火焰,一半海水般煎熬。要么在炽热的火焰上烤着,要么在苦咸的海水里泡着,都不容易。

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意味着会面临新的挑战,有所失去,就会有所得到。

梦想不死 希望不灭

在新《三国》里,于和伟有一段“髀肉复生”的演绎:在下年近50了,身无寸功,足无寸土,只有髀肉复生啊!庸庸碌碌,岁月蹉跎,老之将至,我这等人,真的能成大业吗?满腔的壮志难酬,瞬间溢满屏幕。

知乎上对刘备的高赞回答仿佛是给于和伟的: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

经过几年的学习,于和伟的演艺水平日渐成熟,校领导让他留校任教,但一门心思只想演戏的他,婉拒了学校抛来的橄榄枝。

1996年,于和伟分配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开始了和在抚顺话剧团一样的龙套生涯,这龙套一跑就是5年。

人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哪一位演员不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在聚光灯下,站在舞台的中央呢!

多年前,他拿着200元一集的劳务费,走过监控器旁,导演的一句“这小子,有点意思。”给了处于迷茫期的于和伟最大的肯定。

这时的于和伟,才真正开始正视自己这几年的生活。没有好作品,就别奢求别人对你另眼相待,一切都要用作品来说话。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就算梦想与现实注定相互对立,也要无所畏惧地追寻到底,为了心中的希冀鼓起勇气,梦想本就不该只用来仰望。

于和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不断地跑剧组等通知中,2003年他碰到了《大宅门2》中,只有5个场景的白占安。经过对人物的细致揣摩和分析,他用自己独特方式,诠释了一位无缘继承家业而瞬间丧失心志的“寄生虫”。

于和伟的表演,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同年,与高希希导演首次合作,在《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了坏到骨子里的万古碑,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大反派形象。

在剧中,李雪健和他有不少对手戏。拍摄间隙李雪健对他说,你这个角色,以后会有震撼性的效果。

也就是从这个角色开始,于和伟开启了和高希希导演的8次合作,让他渐渐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2010年,在新《三国》中饰演的刘备,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自此拉开了他,“一人千面”的演艺之路。

如果将梦想比作信仰,只要坚定地追求下去,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路。

经历磨砺 才得从容

于和伟的作品中,前有刘备,后有曹操。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复杂的人物内心,为观众呈现出独一无二的乱世英豪。

2017年《军师联盟》开播时,全网因于和伟的曹操一角,开启了热烈的霸屏模式。

视频播放量超过64亿,微博阅读量超过9亿,话题讨论近230余万条。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于和伟能把坏人演得戾气十足,也能把好人演得纯良无比。于和伟如今能大器晚成,正是得益于他丰厚的生活阅历。

林语堂说:人生中的许多事,只有经历过,苦过,痛过,才能懂。

也只有在体会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后,当面对惊涛骇浪时,才会更加淡定从容。

《觉醒年代》的导演张永新这样评价于和伟:他的演技总是那样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澜,他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无形间代入了他自己的风格。

既有精气神又有烟火气的陈独秀,让他获得了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视帝”的殊荣。

于和伟红了,让他更红的是几段短视频的爆火。

“接着奏乐,接着舞”一时间成了流量王者。《大宅门2》里的“呸”竟然成了年轻人乐此不疲的表情包。曹操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也变成了于和伟一个人的自问自答。

他笑笑说,还好,我还有作品。

多年来,于和伟始终记得他在跑龙套时,姐姐对他说过的话: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要把你做的事当回事。

B站上有一个高赞评论:于和伟的火是必然的,他火是因为他把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抖音、B站这样的平台只是加速了他的火,没有刘备的“接着奏乐,接着舞”,也会有陈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

写在最后

2022年,于和伟受邀参加上海戏剧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

他在典礼上说:先别急着成功,不疾不徐,专注当下,才能磨砺自己,成就自己。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曾教育过我,各种滋味酸甜苦辣,值得品味。

也许有一天,梦想会被搁浅,但只要还在路上,就一定不要放弃任何前行的希望。

即使现在,仍在抵达梦想的路上艰难行走,但请相信,只要一直坚持,不言放弃,终有与梦想相拥的那一天。

于和伟的成名之路,正如白玉兰奖的颁奖词一般,经过多年艰辛磨砺,方能成就今日华彩时光。

如今的他还在前行,不断突破表演的疆域,是他永远的追求。

不曾经历,哪有懂得,是他送给每一个追梦人的座右铭。

相信总有一天,你也会站在最耀眼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

作者:红菱,柴米油盐伴着点点文字,听盘碗作响品百味生活,不疾不徐,悦己阅心。

——END——

【文|红菱】

【编辑|娱记】

相关文章

武则天:女皇帝的传奇与智慧

一、从宫女到女皇的传奇逆袭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家境并不显赫,但她从小聪慧过人。14岁时,她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可以想象,刚入宫的她面对众多妃嫔和权臣,心中难免忐忑。然而,武则天并没有被这复杂的宫廷生活所吓倒,反而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渐赢得了皇帝的宠爱。网友热议在网络上,许多网

2025-04-28 02:38:12

魏公子为何被称为信陵君

标题: 魏公子为何被称为信陵君?话题: 魏公子、魏王、兵符、晋鄙、赵国、保全、赵王、平原君、宾客、功劳、谦虚、留在赵国简介: 魏公子在保全赵国后,被赵王赏识并想封他五座城池。然而,一位宾客的劝告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选择谦逊退让。最终,他决定留在赵国,得到了汤沐邑和信陵的赏赐。魏王对魏公子盗窃兵符,

2025-04-28 02:01:44

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结交隐士的故事

之前讲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信陵君帮助赵国打退秦国后,因为害怕回到魏国被治罪,就留在了赵国邯郸。当时,邯郸城有两个隐士,毛公隐于赌场,薛公隐于酒肆。信陵君听说他们两位都是贤士,就让朱亥去拜访他们,但二人躲起来不肯相见。忽然有一天,信陵君打听到二人踪迹,知道毛公在薛公家里,于是,也不坐车马,只让朱亥一

2025-04-28 01:32:40

信陵君贤良忠义护赵抗秦,最终为何在饮酒解愁中飘然而逝

魏安鳌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正是平原君的夫人。赵国当下有难,魏国自然要援救。本来,魏王也准备派晋鄙带领十万军队去救赵国,但是秦国威胁魏王说:“你敢救赵国,等我把赵国拿下,回头就对付你。”魏王胆小,赶紧收回成命,无论赵国再怎么发出求救,也不搭理

2025-04-28 00:46:54

大秦600年(廿四)魏国灭亡 为什么魏王不重用信陵君魏无忌?

为什么战国四公子中最具才华的信陵君魏无忌,却的不到魏王的重用?在赵国灭亡以后,魏国是怎么迅速灭亡的呢?上集我们介绍了,由于魏国顶级人才大量的流失,造成了魏国的日益衰落,而在战国后期,魏国还有一个顶级人才,他甚至在秦始皇继位当年,竟然率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军,使秦军一度不敢兵出函谷关。这个人就是战国四公子

2025-04-28 00:15:3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