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诗人,告诉我们:乐观积极是所有人生而有之的天赋。
他便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泰戈尔。
2020年5月7日,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诞辰159周年,他的诗作或许你听过不少,“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与中国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今天,我们不妨来回顾下那些经典的故事。
中国情结
1881年,20岁的泰戈尔发表著名论文《在中国的死亡贸易》,严厉谴责英国在中国倾销鸦片。用文字这种特殊的武器,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人民的支持。
1916年,泰戈尔访日期间,在日本东京大学发表演讲,公开谴责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山东的恶劣行径。
1938年,为支持中国抗战,泰戈尔曾以五百卢比发起捐款活动,并书写长信《致人民书》,鼓舞士气。
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评价泰戈尔: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访华旅程
泰戈尔三次访问中国,开启二十世纪初中印文化交流。
1924年,接受梁启超等人讲学社的邀请,泰戈尔来到中国访问。泰戈尔访华历时一个半月有余,回国后将在华期间发表的多次演说编辑成册,于1925年以《在中国的演说》为题出版。
1929年3月,在借道去美国和日本讲学之际,泰戈尔第二次来到了上海,由郁达夫和徐志摩同往码头迎接。
1929年6月,泰戈尔访欧归来,探望徐志摩夫妇,入住徐志摩家中。
泰戈尔经典作品
1.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2
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
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
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3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
如同一阵凄微的风
穿过我失血的静脉
驻守岁月的信念
4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
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 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 头置簪花,一路走来 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 风霜雨雪的感动
5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 拥有什么
还在乎 拥有什么
6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
一个在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
7
假如时光已逝,
鸟儿不再歌唱,
风儿也吹倦了,
那就用黑暗的厚幕把我盖上,
如同黄昏时节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
又轻轻合上睡莲的花瓣。
路途未完,行囊已空,
衣裳破裂污损,人已精疲力竭。
你驱散了旅客的羞愧和困窘,
使他在你仁慈的夜幕下,
如花朵般焕发生机。
在你慈爱的夜幕下苏醒。
许多批评家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
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并且知道真爱。
有些人看到下雨天,心情就会变得很落寞。但泰戈尔说:“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往往只是抱怨和愤怒。但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迷茫时,我们常常惊慌失措。但泰戈尔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对于爱情,我们常常感到不满足。但泰戈尔说:“只要我有了她,即使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一块立锥之地,我也会心满意足。”
他的诗歌,就像一双温柔的手,穿越百年而来,为你拨开云雾,重现满天的阳光。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