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人都知道,府河畔的玉双路是本市最好吃、最好耍的生活区,资格比玉林路还要老。竹椅摆开、凉棚架起,挖耳朵的、搓麻将的、喝茶摆龙门阵的,在车马繁嚣中涌出一条热气蒸腾的河流。戚薇生于斯,长于斯,自小骑车散步从此过。最难忘的当然还是玉双路无穷无尽的街味:冰粉、豆花、钵钵鸡、串串香,路边捧食也心满意足。说话间,家乡话就冒了头:「简直不摆了。」
“我的成长经历是一本书,一本带着四川乡音的书。”
「成都人哪有不挑嘴的嘛。」讲起四川话来,戚薇思绪如飞、口舌如电,真诚爽利的个性是典型的成都基因,懂吃和挑嘴也是。外乡人不敢轻易下筷的兔头脑花肥肠粉,她吃出了内行的恣意:「我自己很喜欢肥肠粉,但一定要找到地道的店,吃错了就很可惜。比起饭馆我更推荐路边摊。」戚薇曾就读于成都十七中,家离学校就一脚油门的距离,来来往往的日子,总有咕噜噜的烟火气如珍珠留下。「能生活在玉双路上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因为它是美食一条街,这对一个吃货来说是荣幸,也是福气。」
食物是最好的家书,好吃勤做的,是幸福之家。戚薇的外公是上海人,作为心细手巧的大家长,总能把家里的饭菜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外公的菜是最好的,其次才是我妈妈。外公有很多拿手菜,比如说像熏鱼、八宝汤、麻辣小龙虾」,入秋了,还少不了一味大闸蟹。江南与巴蜀相逢在一方小小的餐桌上,每一口都是乡愁和思念滋生的地方。「很多只属于外公的味道,在他去世之后我再也没有吃到过,这样的家常菜就是我记忆里的味道。」
戚薇小时候家教严谨,最寻常的消遣,不过是在饱食的傍晚和外公到河边散步谈天。府河与南河,合为锦江,环抱成都建城2300多年来的红尘生息,同是四川孩子的李白曾在这里写下「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戚薇也终要成为那只离岸的船,随光阴的水流去。
第一次离家到杭州去上学,戚薇形容「心情崩溃」,因为太想念成都的一切,她握起电话便近乡情怯,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和家人联系。「大概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我都这样,我妈也不敢打给我,我告诉她你千万不要给我打电话,因为我怕我会决堤。」
江浙菜吃得意犹未足,戚薇每周都要往火锅店跑,每次回家便拖回一大箱成都的零食小吃。直到现在她的收工宵夜也总是川菜,红油色是成都人命中注定的口红色号,没有生猛的辣气,不足以慰藉辛劳一日的胃口。戚薇后来带着丈夫李承铉重走儿时外公带她走过的路,吃遍她念念不忘的夜市馆子小摊摊,这个在美国洛杉矶长大的韩国人陪她一起吃得不亦乐乎,甚至在当地考察一番之后,在上海开了一家串串火锅店,所有的食材都从四川空运而来。无论天南海北,最堪回味的,其实是爱。
“成都人热情、乐观、想得开,我性格的很大部分就是这样养成的。”
八九十年代的玉双路,「老破小」居民楼鳞次栉比,风起时,浑浊的河水腥气便伴随着油烟卷入门窗,这也是戚薇的童年回忆。府河水质经过了30年治理,今年春节前夕,玉双路亮灯仪式开启,也标志着改造项目顺利落成,它已变为了成华区最热门的文化生活综合街区。
每年因为工作回到成都,戚薇还是会陪成都的家人到处走走。新晋的城市消费体连接着记忆中的老成都人春秋不改的生活气息,让戚薇对「老不出蜀,少不入川」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成都的变化很大,很多我小时候熟悉的街道和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变得更摩登,节奏更快了,但还是有它安逸清闲的那一面。小时候觉得成都不是一个适合奋斗的地方,现在我发现很多成都的年轻人在努力奋斗,我们是在快乐的氛围下奋斗的,是用乐观的心态去拼搏的,这是一个很健康、舒适的状态。」
在综艺节目上,戚薇不会放弃每一个推荐成都的机会。她喜欢关注成都的发展,一旦成都拔得新一线城市榜单的头筹,她必定会在微博分享。她在镜头前字字认真地用四川话说:「成都值得被大家喜欢,欢迎来成都耍。」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