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王翦简介(王翦为何却能善终?)

20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0-11 12:00:15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同时也是和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幼时爱读兵书,谈起孙子、司马的兵法如数家珍。平日里,他最喜欢舞刀弄枪,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从小也力气惊人,八岁的王翦拿起二十多斤重的东西。后来王翦进入了军营,因为出身并非贵族、宗室,在军中就从无名小卒做起。但王翦做事沉稳、有谋略,受到了白起的注意,并把他推荐给了秦昭王。

同为秦国大将白起惨死,王翦为何却能善终?

王翦在秦昭王、秦庄襄王时期都默默无闻,一直到了秦始皇嬴政执政,他才得以崭露头角。他和儿子王贲一起为秦始皇平定六国立下奇功,辅助秦始皇消灭了除韩以外的其他五国,王翦一生不仅战功显赫,足智多谋,更重要的是他颇懂为臣之道,能够保全自己。灭赵之后,秦军北击燕国,水淹大梁,所向披靡。面对楚国,王翦说要60万人才能灭楚,年轻的李信却认为只需20万。秦王以为王翦怯战,就派李信和蒙恬带兵二十万攻打楚国,而王翦则称病回老家频阳养老了。李信出征后,开始顺风顺水,但后来因为过于轻敌,被楚军抄了后路,大败而归。

同为秦国大将白起惨死,王翦为何却能善终?

秦始皇只好再请王翦出山去攻打楚国,并给他60万倾国之兵,但在临行之前,王翦却向秦始皇为自己和儿孙们要求赏赐些良田和宅院,出征后,王翦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向秦始皇讨要封赏,王翦之所以这么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秦始皇生性多疑,王翦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向传达自己只在乎些实在利益,比不想谋权篡位。在他成功征楚之后,便向始皇上表告老还乡,也许他深知自己快要功高盖主了,而秦始皇为人好大喜功,所以赶紧激流勇退,在恰当的时候离开。王翦一生建立军功无数,却总能在辉煌的战绩前保持清醒,将谨慎稳健贯其一世,这恐怕是他得以善终的最大原因。

同为秦国大将白起惨死,王翦为何却能善终?

相关文章

邹忌的两次劝谏,使齐威王开始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齐国强盛起来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

霍去病打下4座城,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名字很耳熟

汉武帝时期,卫氏一族起初的崛起都是靠“裙带关系”,卫家前后出的这两位大将军都是私生子。但是相比于卫青,霍去病要更加幸运一点,他出生后一年,卫子夫就被汉武帝看中并带回宫中。次年,卫子夫再次得到汉武帝宠幸,怀有身孕,被封为夫人。卫青也九死一生、因祸得福摆脱了“骑奴”的身份,成为了建章监和侍中,跟随在汉武

2025-09-14 01:58:16

肉食者鄙的平原君!一生平碌无作为,生不逢时的守平之臣

战国四公子,居第二为赵国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幼弟,《史记》载“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作为赵国诸多王室公子中最贤良的一个,平原君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豢养门客,为母国效力”,门下食客如云,并凭借“礼贤下士”的名声先后

2025-09-13 03:30:04

揭秘秦惠王杀商鞅真实原因,第3条是关键

秦惠王上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车裂商鞅、灭商鞅之家,难道秦惠王与商鞅真的有不共戴天之仇吗?秦惠王是一位有为之君,在位期间重用张仪、司马错、公孙衍、魏章等人,东出函谷,西平巴蜀,南下商於,北伐义渠,在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为秦国的壮大做出重大贡献,难道他的心胸如此狭窄,容不下一个商鞅吗?商鞅变法之初,太

2025-09-13 00:31:57

初唐四杰最惨,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半生被病魔缠身

闻一多先生曾言,“初唐四杰”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为浪漫,所以不为世俗所容,遭受诸多非议;而正是这些悲惨遭遇,又使他们赢得了不少神同情与共鸣。初唐四杰中,命运多舛。王勃不慎溺水身亡;骆宾王因讨武而牺牲;杨炯在任安详离世,可谓善终。而卢照邻,他在年仅40岁时选择投河,其人

2025-09-12 01:58:2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