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张若昀帅家默说数性至诚从不虚饰,世界再纷乱也坚持做自己。看到这一次剧情的时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呀,没有想到张若昀和王阳两个人在新剧里面辩论,还都能够擦出了火花,果然两个人的能力真的还是很不错的[应援]
男主帅家默的人设很不好演,是算呆子,有情感障碍,不通人情世故。本来这人设就很难演很不容易演得讨喜,导演还喜欢怼脸拍,感觉难上加难了,没想到张若昀真的带给人惊喜!!张若昀眼神戏真的很好很厉害,我觉得有几个眼神很有清澈懵懂感,预告里眼神变化也特别多特别明显,即使没有台词也完全能通过眼神戏看出他的情绪在变化。
帅敦诚刚向妻子表示“我意已决,只是连累你们娘俩”后就突发火灾离奇遇害,几句台词就将整部剧的悬疑氛围拉满,令人期待后续发展和火灾背后的真相。算学是天底下最诚实的东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明朝官员的工资好像挺低的,再加上官职越低工资越低,除非家里本来就富裕或者是个贪官,不然确实过得紧紧巴巴的。虽然帅嘉谟将诉状提交到应天省政府,省政府也批文尽快处理,但奈何迟迟没有动静。这是由于明朝时期皇权不下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县长,县长在地方要照顾士绅利益和县府工作人员的利益,开展工作也十分困难。
这部剧感到欣喜的是官服料子,不是光滑板正的现代料子,棉麻质感,而且面料不板正,略有松垮,这才是古代官服的样子,而不是古偶里面丝滑光鲜精美的官服。好评~
之前看大明预告里的徽式建筑,还有打铁花、腰鼓、舞龙等等民俗活动,满满当当都是中华美学!没有做简单的历史还原笔法,而是将中式美学融合搭配至极致。大明不是只有印象中的宫廷朝堂,还有这些人间烟火气呀!
帅家默提到的“推步聚顶”之术科普,他爹在原著中从没有提到过,组训里增添了这个人物,他是“户房掌案”,且发明了一门“推步聚顶之术”,“步”是古代丈量土地的长度单位,1步=6尺,这个术应该是用于丈量土地的。官宣图的背景和概念片头貌似就是图解和口诀。
作者马伯庸说”这本书不是小说,是历史纪实”的确想要读懂历史不可只注目于朝代的更迭与帝王将相,更需观察最底层的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那儿蕴藏着最真实的规律,是根据档案资料编纂的纪实文学。
以极短的话来概括这部剧:一个小吏发现税务不均问题,写信给上级求解决。上司一查找,发现是一历史遗留问题,一个县承担了这一州其他所有县的税收。想要解决其他县不乐意。其他县都各自找朝廷里的势力和本地宗族,试图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帅家默眼里的世界,很大概率就是和我们看到的不太一样的,患有情感障碍的他,对周围的世界懵懵懂懂。数字是他全部的世界,他眼中的世界也只看得到数字,人情世故他不懂,委婉妥协他不会,官场博弈对他来说如同鸭子听雷,前方道路他也看不清,不会为自己计长远得失,他眼中的世界无比小,小到只是一串数字,他眼中的世界也无比大,大到“天地至理”,他就像头单纯的倔驴,在公堂之上,想一头撞出个对错来,所以片头就是帅家默那头理科小倔驴的眼中世界吧。
几百年后还能闻到几百年前的人间烟火气,真的希望这剧能成功,因为我希望更多这类型的历史小志能影视化。我在看书时脑中的画面,如果能一幕幕呈现在眼前,想想让人兴奋。这部剧着眼于平民的生活,看到了朴实的百姓诉求,民间智慧,肮脏的手段。无数的细节里展现出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人性与利益共舞,血泪只是附赠的助兴
赵武灵王的谥号可能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前面的武是美谥,而后面的灵则是典型的恶谥。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后世赵君在评价他的时候内心有多复杂。作为战国最为杰出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同时代的另类。在秦国日益崛起,其他诸侯不得不对秦国虚与委蛇的时候,他却在琢磨如果打击秦国!不
2025-09-06 11:21:43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秦赵长平之战的秦军最高统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安君白起,而战后的坑杀几十万赵军也成为白起最大的一次“人屠”。但奇怪的是,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秦国从一开始就对赵国的战略决战来准备
2025-09-06 09:52:28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