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字子固,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他是南丰之人,世称他为“南丰先生”。他出生于公元1019年,曾巩不仅聪慧,而且又有很强的记忆力,再则他的祖上世代为学者,同时他读书又很刻苦,在这些条件下,曾巩在小的时候就有很好的文学天赋。
曾巩在他十二岁时就写作《六论》,并且是提笔就开始写,一气而呵成,写出的效果非常的好,后来曾巩的父亲去如皋做县令,并且也把曾巩带到如皋,又让他在那里学习。
当曾巩十八岁的时候,他又随其父进京,并且和王安石成为至交好友,同时他二十岁而进入太学,在这里他不仅结识了王安石,而且又和欧阳修相识。(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人)。不仅如此,曾巩还和范仲淹等人也有书信来往,他们皆以文章而论当时之政,因此曾巩更加得以显名。
曾巩虽然名气大了起来,然当时他因重策论而疏于应试之文,就导致他多次考试而不中。
后来在公元1047年的时候,曾巩的父亲去世,他便弃学而回到故乡,照顾其继母。因其父去世,他则尽心尽力的照顾他的继母,同时他又照顾他的弟弟和妹妹们。所以曾巩又是一个对长孝顺,对弟弟、妹妹关爱之人。
公元1058年时,当时是欧阳修主持会试,而欧阳修又以古文和策论为主要的应试之文,相反的诗赋方面的也为辅。曾巩擅长于古文策论,因此这次曾巩进士及第。
之后曾巩被任命为太平州司马参军,后又经欧阳修推荐做了京城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因这次欧阳修的推荐,他校出了《战国策》《《陈书》《梁书》《唐令》《李太白集》《烈女传》等一大批古籍,在这些图书整理的工作上曾巩做出很大的贡献。
公元1069年,曾巩被外调为越州通判,而后他又陆续任为齐州、襄州、洪州、明州、亳州等知州。
当时曾巩为官清廉,关注百姓的生活之苦,他当时以王安石改革的新法为基础,在根据当地当时的情况,进行处理事事。他在各地任期间对重理冤案进行昭雪、维护当时治安而安定当地、打击不法豪强、整吏治、兴教育、废重重杂税。因为曾巩做的这些种种,因此曾巩深受百姓的推崇和爱戴。
曾巩在公元1080年的时候,被任命为沧州知州,后被宋神宗任命为三班院勾判。而后因为曾巩对史学方面很有研究,所以就让他做史事方面的工作。
曾巩在公元1083年的时候去世,当时曾巩六十五岁。曾巩去世后,谥号为文定。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他在书法、散文、和诗歌方面都有造诣和成就,著有文集《曾巩集》《隆平集》《元丰类稿》等。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