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袁枚
字:子才
号:简斋
别名: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国家:清朝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朝
出生地:钱塘
出生时间:公元1716年
去世时间:公元1797年
职业:诗人、散文家
官职:翰林院庶吉士、沭阳知县、江宁知县、上元知县
著作:《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袁枚画像
袁枚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文人,为“乾隆三大家”之首的称号,同时于同时期的纪晓岚共称“南袁北纪”。袁枚虽然进士出身,曾经也在朝为官,但是事实上在政治方面袁枚的成就不高,他的所有才情都站在在文学上。
袁枚生于公元1716年,去世于公元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汉族人,为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袁枚少时便已经因为擅长写诗文而才名彰显,为时人所知。乾隆四年,袁枚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关于此次科考高中,其中还有一番波折。但是可靠的时候,袁枚题“赋得因风想玉珂”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诗句。虽然句子极妙,但是到底有所犯,所以当时的评审官认为他“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好但是刑部尚书尹继善将其留住,袁枚才能顺利的进士及第。
授翰林院庶吉士之后,袁枚便一直安心待在翰林院中,直到三年之后才外调做官,为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袁枚外调做官期间,法治严明,权贵平人都一应对之。用法不必权贵,甚得治下百姓爱戴,政绩颇显,很得当时的上司尹继善的赏识。后来他从沐阳县调任的时候,百姓夹道送行,攀车饯酒,洒泪话别。
乾隆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749年,袁枚三十三岁的时候失去了他的父亲。四十岁的时候,当时在朝为官的袁枚决定辞官,此后归乡赡养自己的母亲。关于这一点,有人赞袁枚的孝顺,也有人说此前袁枚早就已经无心官场。无论是何种原因,离开官场的袁枚才真正的开始绽放光芒。
袁枚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袁枚亦作一副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就这样袁枚开堂授课、闲居在家、游山玩水、品尝美食,过了将近五十年的舒适生活。袁枚是一个非常会生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敢于不凡之人,他心境高阔,随性自由,这样的性子是不适合待在官场的。
晚年的时候,袁枚四处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就这样一直活到八十二岁的高寿,然后安然离世。去世之后,葬在城中百步坡。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