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运河边的人们》央一热播,韩雪隐忍式哭戏打动人心

18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08 09:20:33    

随着“哭戏破碎感”、“十大经典哭戏”、“哭戏最好的女演员”、“2021年度哭戏名场面”等词条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哭戏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位演员演技的标准。不过,许多人对哭戏的理解却还停留在说哭就哭就是好演员,一秒掉泪就是好演技,不用眼药水催泪就是真情实感流露的感伤。然而,同样是哭,一位好的演员却能将角色应有的特征及其复杂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唤起观众的共情,从“哭”里读到角色的内心起伏。

最近央一热播的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开播以来,韩雪饰演的梁子言就以其自然接地气的表演颇受观众好评,近两日播出的剧集中,陆续放出了几场梁子言的哭戏,更是叫人眼前一亮。梁子言这一人物是成熟坚毅的女性代表,因此她的悲伤总是含蓄而内敛的。众所周知,隐忍式的哭戏是最难掌握分寸的,重一分则虚假,轻一分则空洞。但惊喜的是,韩雪都控制得恰到好处,她擅长用最冷静的状态诠释出人物内心最起伏的情绪,这些哭戏因而显得生动而高级。如果2022年还有年度哭戏名场面盘点,这位一定排得上号。不妨挑两场哭戏,为各位看官详细分析。

比如第8集那场在咖啡店的哭戏。此时的梁子言在工作上刚遭遇分流,女儿媛媛又被检查出儿童抑郁症,想找丈夫分担,路长河又忙于运河事业几天不着家,更别提父亲和婆婆两位长辈的身体状况还需她操心。生活的种种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惯于默默忍耐的她也终于承受不住。

梁子言麻木而失神地坐在满是金属线条的空间中,像被困在生活的牢笼里,她向服务员要了一杯冰水企图镇静自己,手握冰水极力忍耐,满眼通红,眼眶里蓄着泪,却一直不敢让它落下来。直至冰水入喉,深呼吸后睁开眼,一滴眼泪终于克制不住跌出眼眶,起先她还强行牵动唇角试图制止这场情绪的崩溃最终还是徒劳地垂头流泪。

但即便如此,她的哭仍旧是隐忍克制的,没有声嘶力竭,没有别的台词,一声抽噎,道尽了成年人的辛酸苦楚。不得不说韩雪的这场哭戏层次分明而扣人心弦,无声胜有声,让荧幕前同样囿于生活困境中的人们不由得鼻子一酸。

昨晚新播出的第9集更是集结了梁子言的多场哭戏,其中最精彩的要属她同路长河提离婚这一场。这一天是梁子言的生日,她却遭遇了事业上的巨大变故,当她意识到自己将要面临牢狱之灾时,第一反应是保护她的家人免受牵连。

于是她在深夜归家预备提出离婚,身前是丰盛的生日宴,身后是熟睡的女儿,茫然无措的丈夫在一边不住地询问与安慰。这里,韩雪巧妙地使用了生日蜡烛这一道具辅助表演。只见梁子言自顾自点燃了蜡烛,跳动的火光映照出眼眶里闪烁的泪光,她双眼死死锁住蜡烛,躲开路长河的触碰,不敢回头看他一眼,像是害怕被丈夫看见眼泪,也像是害怕自己的苦心功亏一篑,把真相连同委屈尽数吐露。

最终,她又亲自吹熄蜡烛,像下了狠心把最后一丝希望掐灭,一行眼泪随之滑落,声音却是冷静而压抑的“我们离婚吧”。如果说梁子言的悲情是沉重的,那么韩雪的演绎则是轻巧的,一支蜡烛,一行眼泪,举重若轻不着痕迹,艺术的张力由此彰显。

《运河边的人们》开播已一周,许多观众奔着主角们为运河事业鞠躬尽瘁的热血情节去看,最终却统统被该剧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戏所感动。梁子言的哭戏就是其中最惊艳的一笔,俨然成为全剧的泪点制造机。不过,惊艳归惊艳,还是求编剧手下留情,后续的剧情别再虐女主角了。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