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董宇辉:追星成功!中国最美女作家迟子建是被他带火的?

29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21 21:20:52    

迟子建是被董宇辉带火的?

迟子建:董宇辉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解读,令我感动。感觉他在情怀上,就像我书写的那个部落的人率性真诚,虽居于城市,但有一颗乡野的灵魂。宇辉未来的路还很长,他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董宇辉:

追星成功。期待一年终于见到迟子建老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网友:惭愧惭愧,一直以为迟老师是位男作家。

网友: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期待光,感受光,热爱光!

网友:好书,写的唯美传神!

迟子建的文字功底与文学素养不可否认,毕竟百花奖和茅盾奖摆在那儿的。

毫无疑问,她是中国最棒的女作家!

我阅读过贾平凹,阎连科,池莉,虹影,苏通,韩寒,赵本夫,毕飞宇,莫言,等等,不是证明自己阅读量大,而是说明所有看过的小说中,最打动我的还是迟子建老师。

读迟子建,要像她抚摸她丈夫的眉骨那样,有种柔荑抚面,指触眉骨的温驯感,要在北方人的棱角里摸出南方人的婉约。

暖是迟子建文章的基调,故乡东北的黑土是她灵感的源泉。

其早期的作品较于稚嫩,在艺术想象力空间上,囹圄于自身生活体验,无法得到更大的扩张。到中期后,大批量的作品都是在试笔,各种变换主题和叙述方式,这种磨练和试验,让其作品更加饱满了,对比早期作品也已经走出了个人式的体验,叙事空间被逐渐扩大。

直到后期作品,风格才得以确立,找到了自己的领域和技巧,有非常个人化的意蕴空间。比如《白雪乌鸦》的片段式叙述,《伪满洲国》的编年体,《额尔古纳河右岸》里单点切面的独特技巧,都有着与主题相对应的成熟技巧叙事手法,且在风格确立后,笔法的成熟度非常高,也都非常的稳定,这种稳定在高产作家里是不常见的。

她的故事特别的特别,有一种年轻的活力。

看到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细节描写,像清水洗尘中摇晃的水声,别雅山谷掉到井中的木桶,再譬如丢丢母亲黑暗中的舞蹈等等等等,比丰乳肥臀,透明胡萝卜中露骨腥臭的xx描写不知道高明撩人调皮可爱丰富到哪里去了!

毕竟文字是死的,听故事的人是活的,还有女性特有的那种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投入,每每打开第一页,便难以释怀,直至卒读,又不忍一目十行,每个字都要细细的品味,生怕错过了“关键剧情”。总之,很喜欢就是了。

读迟子建的书,文笔优美的让人流连忘返,书中的篇章如流云、波痕、潮起、春阳、迷雾、惊雷、风动、寒露,不仅非常有画面感,而且是层层递进的纠结与碰撞。

而迟子建对于死亡的叙事也充满了神秘感,甚至有种非常唯美又十分令人惊惧的感受,连死都有着绝美。或许说迟子建笔下的死亡就是既充满了自然而然,又充斥着人性的神秘。

迟子建的丈夫是黄世君,1998年,黄世君与迟子建结婚,2002年黄世君因车祸去世。

迟子建遭遇人生重创,但她没有在痛苦和追忆中沉沦,而是把深厚的感情注入笔端,写就长篇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以此告慰丈夫,寄托对他的深切怀念。

迟子建有个继女。

迟子建是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

她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

在盈满泪水但又不失其冷静的叙述中,在处处悬疑却的文字间,在命运相济而又态度迥异的女性人物里,作者向我们推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悲剧,而是在寻觅悲剧背后的原因。

天灾、人祸以及它的难以逆料和无法克服的人生困境……

迟子建:写不尽的爱与温暖!

对日常生活的关注,贯穿迟子建几十年的写作,既是潜在的,也是具象的。她乐意甚至陶醉于每一个凡常的日子。

迟子建坦言,自己是一个热爱庸常生活的人。常常是,上午九点多开始写作的时候,她的灶上会煲着一锅汤或粥。到了下午五点,她会准时奔进厨房,边听广播边做晚饭。

迟子建说,喜欢一个人,会“爱之深,责之切”;喜欢一个地方,同样如此。“因为深爱那片土地,它光明背后的一面,也越来越引起我的注意。

迟子建没有微信。她的老式翻盖手机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但她觉得“足够了”。她用微博,有时会在上面发一点心得,比如读书的点滴心得、看足球的感悟、观影感悟等。她使用微博频率也不高,一年发不了几条。

在她大气凝重的文字背后,始终暗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忧伤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浓。

然而,读者却看不见她的哀伤,她总能从严酷冷漠苦涩甚至罪恶中寻见光亮和温暖,有时候可能只是云层里透过的一隙阳光,却能瞬间照亮苍茫。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