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台的主持人队伍里,倪萍是个很特别的存在。
她笑容亲切,举止端庄,她站在那里,就是台上的定海神针。
曾经赵本山一句“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说出了多少男性观众的心声。
观众眼里的倪萍,会演戏,会主持,会画画,会写书,样样精通,是个全才。
鲜有人知的是,倪萍经历了常人不曾知晓的磨难,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无怪乎她曾公开说:“如果有来生,我既不要父母,也不要孩子,更不要家庭。”
了解了倪萍的人生历程,你就知道,她说这话,完全不意外。
01
倪萍是山东人,1959年出生在威海一个普通的家庭。
幼时的倪萍,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咿呀学语,学会了叫爸爸叫妈妈。
可是她奶声奶气的呼唤声,并没有换来父母的笑脸。他们为各种琐事争吵,根本无暇顾及到女儿。
生活清苦,日子一地鸡毛,早就消磨了夫妻感情,最终,他们分开了。
2岁的倪萍,被送到姥姥身边。
所幸,姥姥给了倪萍全部的关爱。
她虽然没上学不识字,但她用自己半生的智慧,教育、引导、影响着倪萍。
她既当爹又当妈,既是姥姥,又是她的“大姐姐”。
1979年,20岁的倪萍考上了山东艺术学校。
这一年,她做了人生中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把随父亲的刘姓,改为随母姓倪。
倪萍形象很不错,她个子高挑,一笑露出八颗牙,让人觉得很亲切。
加上她学习认真性格又随和,刚上艺校不久,她就担纲女一号,主演了电影《女兵》。
毕业后,倪萍被分到山东话剧院,不到两年就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
在这里,倪萍遇到了她的第一段婚姻。
那个他,是话剧院的同事。两人年纪相仿,性格也差不多,都是踏实本分的演员。
如果没有那次机会,倪萍可能会在话剧院工作到退休,这段婚姻可能也白头到老。
1988年,倪萍因表现出色,被调到中央台做主持人。
新平台新环境,倪萍忙着适应新工作,丈夫在老家,异地婚姻渐渐出现裂痕。
道不同不相为谋,她和丈夫和平分开了。
这之后,倪萍的事业开始稳步上升。
她先是主持了《综艺大观》,因为亲和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台里又让她主持春晚。
在这期间,倪萍和小品演员郭达互生情愫,走到了一起。
可是身边所有亲戚朋友,都“瞧不上”郭达的长相。
确实,30出头的倪萍,台风历练出来了,人也更大方自信,她虽不是女明星,但比女明星更具知性美。
和郭达站在一起,确实不般配。
这段恋情在众人一致反对声中,悄无声息地结束。
之后倪萍一心放在工作上,因为工作,她认识了陈凯歌。
年轻时的陈凯歌,长相帅气,又有才气,很快吸引到倪萍。
可是这段感情,是倪萍所有情感经历中,最没有尊严的一段时光。
02
那几年的陈凯歌,执导了让他扬名国际的《霸王别姬》,以及《边走边唱》《风月》等多部影片。
工作繁忙的他,和倪萍是异地恋。
倪萍在电视台,工作相对稳定,时间也更充裕,虽然没领证没过门,但她承担了一个媳妇的所有责任。
平时老人有个头痛脑热,倪萍嘘寒问暖,陪老人说话,解解闷。
陈父生病,陈凯歌在剧组走不开,也是倪萍守在病床前照顾老人。
她没有去想,这是不是自己应该做的,她只知道,替陈凯歌分担一点,他就能更心无旁骛地工作。
可是她没有预料到,陈凯歌身上的才气,能吸引到她,也能吸引到别人。
陈父去世,陈凯歌回家奔丧,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新女友陈红。
多么讽刺的一幕,这成了倪萍心里最深的痛。
后来她在书里写“那是一段没有尊严、没有自我的日子。如果有人一千次地问,我还是会一千零一次地告诉他这个答案”。
低到尘埃里的付出,不是爱,也换不来尊重。
心灰意冷的倪萍,消沉了一段时间,接受了王文澜的表白。
王文澜是摄影师,和倪萍算是同行。
尤其他知道倪萍和姥姥感情深厚,他特地为老人修了个四合院,让老人住得更舒适。
这个举动,让倪萍彻底沦陷。
从小,她和姥姥相依为命,她既是外孙女,也是姥姥的女儿。
姥姥也喜欢王文澜,这让倪萍更放心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这个男人。
1999年,40岁的倪萍生下了儿子虎子。
可是儿子先天性白内障,夫妻俩开始了带儿子四处求医的日子。
曾经的体贴、温柔,被奔波不定的生活消磨得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互相埋怨。
2004年,倪萍打听到国外的技术可以让儿子恢复眼睛,她毫不犹豫决定出国。
王文澜觉得这是做无用功,都已经这样了,还折腾什么呢?
对儿子疾病的看法不同,也是对生活对婚姻的分歧。
倪萍毅然决然地带着儿子办好手续,坐上了飞机,她和王文澜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这之后,倪萍开始了独自抚养儿子、带儿子四处看病的孤单生活。
和王文澜离婚后,倪萍原本没想过再走进婚姻,但好友杨亚洲的鼓励和关心,让她又有了些许期待。
杨亚洲和倪萍是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当年《美丽的大脚》让倪萍夺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该片的导演,正是杨亚洲。
人到中年,两人都经历了不幸的婚姻,都带着一个孩子。
相似的经历,相同的遭遇,让他们更珍惜生命中那点亮光。
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豪言壮语,两人走到一起,低调地领了证,凑成一个新家。
漂泊半生,和杨亚洲在一起,倪萍才终于觉得自己安定下来了。
儿子经过多年的治疗,也恢复得很好。
在书里,倪萍写每次送儿子去复查,都像上刑场一般。
直至听到医生那句“恢复得很好,等结婚再来复查吧”,她喜极而泣。
遗憾的是,姥姥永远听不到这个好消息了。
99岁的姥姥,和倪萍在一起生活了50年,祖孙俩缘尽于此。
如今,儿子长到了一米九七,是个帅小伙。
倪萍之前因为生病发福的身形,如今也变得苗条匀称。
她用自己的经历,践行了姥姥的话“靠山山倒,靠人人老,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不扶不起来。”
姥姥是倪萍的人生导师,是她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经历不幸的童年,几次不顺利的恋情,倪萍终于收获了幸福。
也希望她有生的日子,平安,喜乐。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