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谋士强弱,一方面看谋士自身,其次,也得考虑谋士的老板。
李儒,字文优,是董卓的首席谋士。至于是不是董卓的女婿,有待考究。
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功劳。李儒还是董卓的刽子手,比如入宫毒死汉少帝刘辩。
计谋方面,李儒不应该算谋士,应该属于政治家。他帮助董卓规划前程,牢牢的掌握了朝廷政权,后来要不是董卓一意孤行,也不会死的那么难看。
我们说过,贾诩被称作“毒士”,李儒的狠毒,却是过而不及。
据悉在记载中,李儒辅佐董卓期间,经历过一次火烧洛阳,又称“李儒焚城”。
董卓先是通过李儒的方案废立汉帝,后来由于十八路诸侯群起而攻之,李儒向董卓提出了迁都长安以巩固民心的建议。
于是董卓决意放弃洛阳,开始浩浩荡荡地将都城迁至长安。此次迁都,令洛阳遭受遭受了巨大的灭城之灾。
其临行前,李儒命人将洛阳的富贵人家逮捕,以乱党之名将其全数斩于城门外,尽刮其财。
将洛阳城的百万百姓以军队编伍驱赶至长安,路途中死伤无数,官兵污人女,夺人粮食,取人性命。
而后,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内的所有房屋宫殿庙宇,南北两头火焰相连,全城沦为焦土。
董卓火烧洛阳,汉王朝也就宣告寿终正寝了。
等到孙坚逼进洛阳时,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连后来曹操提起此事,还感伤不已。
“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东汉一国之都,蔚然王气的洛阳,只残留数百户人家,岂不哀哉!”
《魏书》记载,吕布刺杀董卓,李儒曾派兵阻隔,然而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
董卓死后几个月,西凉军首领李傕,在毒士贾诩的建议下,反攻长安,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
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此后李儒的事迹及下落史书均无记载。民间说法是李儒投靠了袁绍,但被袁绍猜忌并赐死。
《三国志》陈寿给予李儒的四字评价:“算无遗漏”。
李儒,一生用计无数,未尝败绩,只可惜跟错了人。董卓不是曹操,即使李儒如天降神人也弥补不了董卓的愚昧,最终大业难成。
“三国杀”的李儒死亡台词非常好:“如遇明主,大事皆成!”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