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公元前536年至前487年),名损,春秋时鲁国人。生母死后,父亲续弦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子骞供养父母,不敢有丝毫懈怠。后母讨厌他,做棉衣时,给亲生儿子的夹衣里加进厚厚的丝棉絮,而子骞的冬衣里却是用芦花絮填塞的。
父亲一点也不知道后母做的这些事情。冬天到了,父亲外出,让子骞给他驾车。子骞受不了这种严寒的天气,冻得不停地颤抖。拿缰绳的手冻得发麻、发痛,缰绳屡次从手中掉落。父亲责骂他,他也不辩解。后来父亲觉得有些奇怪,便仔细观察,才发现子骞是被冻的。父亲伸出手在他的身上摸了摸,发觉他的衣衫非常单薄。父亲把他的衣服拆开来翻看,一团团的芦花经风一吹都飞走了。
父亲又检查了后妻所生的两个儿子的棉衣,他们的衣服都非常暖和。父亲因悲哀而叹息,决心休了后妻。子骞听说后,泪如雨下,上前对父亲说:“母亲在的话,只有一个儿子受冻,如果撵走母亲,三个儿子都会孤苦的,请爹爹好好想一想其中的利弊吧。”
父亲想了想,觉得有些惭愧,便不再提休妻的事。而后母更是羞愧,从此改过自新,对待三个儿子很公平,衣服、饮食都安排得一模一样。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虽然说母慈子孝不是个因果关系,但是如果自己无法做好,又怎么能改变别人的态度呢?闵子骞就是以他的孝恭改变了母亲对他的看法,从而使一家人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上文摘自《孝经全鉴》,弘扬孝道,利及于人。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含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会让人疲惫不堪的。启示:这句话并非让我们不要去追求知识,而是提醒我们要懂得取舍。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精力,有选择地去学习,避免盲目地贪多
2025-08-12 00:56:57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感慨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深深感慨。在那个战祸连年的时代,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志同道合的人,其实内心向往的只是为国尽忠,力求战乱环境下的一方太平。但就在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尽职的过程中,却也被不解风情之人误解,甚至误导君主,最终付出了沉痛代价。廉颇和蔺相如
2025-08-11 03:24: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