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名人 >

邓稼先简介及优秀事迹介绍(隐姓埋名28年,他用一生诠释“中国脊梁”)

66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3 22:00:24    

36年前的今天

他走了

鞠躬尽瘁了一辈子

呕心沥血了一辈子

而绝大多数人

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

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

——

邓稼先

1986年7月29日

邓稼先逝世

享年62岁

这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英雄

1

中国从来就不缺为国许身的人

早已有人做好为国许身的准备

他说

“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无数学子走出学堂,开始呼吁民众反抗日军,这些学生中就有刚上高一的邓稼先。

邓稼先当众撕毁日军旗帜,父亲怕他被日军报复,就让他和姐姐去了昆明。邓稼先在昆明读完了高中,进入了西南联大,跟随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学习物理,圆满完成了大学学业。

他说

“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一定回来”

从西南联大毕业之后,抗战也胜利了,邓稼先回到了北平从事教书生活。

邓稼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意识到,想要真正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力量,在国内闭门造车是完全不行的,他必须要去国外学习。

于是,他在普渡大学用一年八个月的时间拿到博士学位,当时他只有26岁,被称为“娃娃博士”。

他在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即登上归国的轮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说

“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

1958年8月,邓稼先接受了“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的光荣任务,出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邓稼先的任务很重,苏联不仅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甚至还留下了具有误导作用的数据,所有的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邓稼先旧居的书房。

他说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他选定了三个主攻方向,与其他年轻科研人员一起运用手摇和电动计算机、算盘和钢笔等,最原始的工具进行夜以继日的繁重数学计算。

一个数据,人员三班倒,无休息地计算也要一个多月,前后计算九次,一年时间,邓稼先和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都在搞计算,计算出来之后,还要找物理学家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预估,一旦出错,就要重新计算。

1962年9月,邓稼先领导完成的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关键性难题。

他说

“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1964年10月,罗布泊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六年艰难困苦,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全世界都检测到了爆炸的波动。苏联觉得中国二十年都造不出原子弹,我们从一无所有到爆炸只用了六年。

1967年6月17日,按照他和于敏提出的方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在给好友杨振宁的信中说:“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杨振宁收到信后,读之既感震撼,又觉感动,不禁热泪盈眶。

他说

“你们谁也不要去,这是我做的,我知道”

1979年的一次空投氢弹试验中,降落伞没有打开,氢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邓稼先不顾阻拦,说:“你们谁也不要去,这是我做的,我知道。你们去了也是白受污染”。

他冲进试验场,希望第一时间找到原因,他明白弹头里装的钚239的辐射有多厉害。但他也知道,这一颗弹头造价有多高,他心里没有自身安危,只有国家利益,把国家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2

你眼中有星海浩渺

山河千里

而我眼中有你

说的就是许鹿希之于邓稼先

他说

“假如生命终结之后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选择你”

1953年,许鹿希和邓稼先结婚了,那天起他们就彼此托付终生。

婚后5年,他们生儿育女,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

邓稼先骨子里是个浪漫又多才的人。

他会约许鹿希去家周围的小路散步,在月光下唱《苏三起解》,搭在一起的手印着月光格外温柔。

他知道许鹿希喜欢花,便会在花季叫上许鹿希去颐和园赏花,邓稼先总是在为家人创造幸福感的事情上有着独特的本事。

她说

“邓稼先是最好的丈夫,也是最好的爸爸,还是个没成年的成年人。”

工作虽然忙碌,但一有时间他就会陪着孩子。

他会把孩子放在自行车上故意踩得很快,风呼啦呼啦从耳旁吹过的时候,孩子便会咯吱咯吱地笑。

他还会和儿子一起比赛玩游戏,周末就带着他们爬山、游泳、散步。

他说

“我不能说”

他回到家,不知道该如何告知妻子,自己将要离开。

多久?他也不知道。

许鹿希先瞧出了端倪,开口问他:“你要调到哪里工作?”

“这个不能说,我得保密。”

“那你做什么工作?”

“这也不能说。”

“那你把通信地址告诉我,我给你写信。”

“也不行……如果我干好了这件事,死了也就值了。”

此刻,许鹿希忍不住哭了出来,“你干嘛去,做什么事情需要下这个决心?”

邓稼先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以后家里的一切我都管不了了,只能托付给你了。”

这是个无眠的夜晚,对许鹿希来说是,对邓稼先来说也是。

3

这盛世如他所愿

我们没有被落下

他说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住院363天,动了3次手术,一直疼痛不止。

即使这样,占据邓稼先脑海的仍然是中国的核事业,他忍着病痛和核物理学家于敏共同书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1986年7月29日,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生命,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从1958年至1986年

28年间

我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

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指挥的

100%获得成功

28年

他隐姓埋名

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

除了组织

没有人知道他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

28年

他把自己的一切

都奉献给了国家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邓稼先”

历史会永远镌刻下这个名字!

我们会永远铭记!

来源: 我们的太空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

武则天对考试的贡献:武举和殿试一直延续到清朝,思想却影响至今

科举偏重文官出身 武人阶层难突破我国科举制度从隋朝正式确立,到唐朝初期已日趋完善。科举为人才提供了一条升迁通道,也广泛吸纳了社会精英。但是,科举的重心在文试,武人想要通过此途径进入仕途,往往难以突破门阀士族的壁垒。“我唐家三百年,攻战必有奇功”,唐朝的辉煌战功有目共睹。但讽刺的是,这些立下汗马功劳的

2025-04-25 02:41:07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的悲剧一生

他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他门客三千,曾为承诺窃符救赵。他也曾是秦统一路上最大的阻碍,却终因猜忌而郁郁而终。魏无忌,即信陵君,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是战国四君子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位。仁爱宽厚。魏无忌素来礼贤下士,士人们都争前往魏国归附于他,高峰时曾有3000门客。由于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

2025-04-25 01:14:44

武则天活了81岁,临死前决定去帝号,才让武家免遭灭门之灾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帝中华文明长河中,不乏传奇人物留下指路明灯。武则天,就像一盏亮丽的明灯,熠熠生辉。她拔地而起,成就不凡,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圣婉皇后”身份正式入葬大唐皇陵的女帝。武则天有怎样的经历,走过怎样的路程,最终让她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站到了帝王之巅?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传奇人生。武则天出

2025-04-25 00:54:01

武则天对完善科举制的重大贡献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诞生,然后延续1000多年的选拔人才的考核制度。但是科举制在确立之初,还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问题,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在科举制度“这座房子”上面修修补补,所以才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科举制度。不过要论哪一朝哪一代对科举制度改革最具代表性,肯定要说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科举制度在她

2025-04-25 00:08:17

武则天:一代女皇的权力之路

武则天的政治改革:打击门阀,扶植庶族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削弱门阀权力的措施。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增加了科目,首创殿试,初设武举,极大地扩大了选官范围。她的朝廷中涌现出一批如娄师德、狄仁杰等贤臣,形成了“君子满朝”的局面。吏治整顿与反腐武则天继承了贞观年间的整顿吏治政策,严惩贪污腐败。她派

2025-04-25 00:01:3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