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程颢简介(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五:程颢)

19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26 13:50:22    

作者按:

一座城市因为一些历史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因为某些名人而彰显和扬名。历史名人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

洛阳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阳开始,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中,洛阳曾出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引领了历史的方向,或渲染了历史的色彩,或点缀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爱恨悲欢都交织在这片河洛沃土之上。

我们以历史时期为线索,选取了洛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著名人物,他们有功高盖世的政治领袖,真知灼见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谋的传奇英雄,妙笔生花的文坛泰斗,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铸造科技辉煌的科学精英……时间跨度从商代到近代,描述了三千多年洛阳的历史进程。我们将他们人生旅途中与洛阳关系密切的部分加以展开叙述,或写他们在洛阳期间的生活、工作、奋斗历程,或写他们对洛阳的各种贡献,或写洛阳对他们思想、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细语浅唱,或幽默风趣,或令人回味,读者了解这些人物,就基本掌握了洛阳历史的人物精华。

洛阳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名人在此聚首并演绎其精彩人生,塑造了洛阳在世界城市之林的文化气质,彰显了洛阳这座城市的人文辉煌!今天推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五:程颢

程颢

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五:程颢

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世称明道先生,北宋洛阳伊川人,程颢与其弟程颐都是理学大师,世称“二程”。

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五:程颢

由于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等学术活动主要在洛阳一带,晚年又定居在洛阳,所以他们的学派被称为“洛学”或“伊洛理学”。

程颢小时候,跟随他们的父亲宦游各地,他读书很用功,把孔子、孟子的《诗经》、《尚书》、《中庸》、《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都背得烂熟,还研究天文、地理、世俗、人情。他一进学馆,遇上好书,便着了迷,几天不出学馆门,刻苦聪敏,博览群书。程颢很聪明,l0岁的时候就能作诗。1043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三十多岁的父亲程珦起床后来到院中,看见程颢和程颐在院子里看书,听到程颢在念:“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程珦听起来很吃惊,就满心欢喜地问程颢:“你刚才读的是谁的诗啊?”程颐说:“父亲,那是哥哥自己前几天写的《酌贪泉》诗,这几天,哥哥常常吟诵这首诗。”他的父亲对他从小就能有这样的悟性甚是惊奇。程珦特意请来当时的大学者周敦颐做他们的老师,周敦颐博学多才,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二程跟着周敦颐寻求“性命之理”,探索宇宙万物的根源与始终。

伊洛之滨,旧社会号称“理学名区” , 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源地。宋嘉佑元年( 公元1056年) , 程晌将其父程适和祖父程希振的坟莹迁葬伊川,并把家搬到洛阳履道坊,从此定居洛阳。此后的许多年间,履道坊是二程在洛阳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二程所住的履道坊, 西北与司马光所住的集贤坊相邻, 同文彦博、吕公著的住处都相隔不远, 距邵雍住的安乐窝也只有七、八里路,他们之间交往密切。

他们安家洛阳的第二年,即嘉佑二年, 公元1057年的时候 , 26岁的程颢考中进士, 先后去鄂县、上元、晋城等地任主薄、县令。程颢为政精明,重教化,忠于职守,百姓对他很赞许。他判案注意证据,善于分析判决疑难案件,时人称为“清官”;他也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重视教育,广建学堂,还亲自为学生上课,受到了人们的爱戴。程颢在政治上同司马光等共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所以在实行变法的神宗时期,没有得到信任与重用。他以父亲年老多病、需要照顾为由,要求退居闲职。

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五:程颢

程颢学业有成之后,名声也随之而起。文人志士慕名拜师的人很多,程颢在品德修养高,心性定力强。传说有一天,西京洛阳的一个名士请二程赴家宴,这位名士不像二程那样是道学先生,他按照款待其他文人学士那样,请歌妓到场为二位程先生陪酒。老二程颐心中很不高兴,很快就起身离席,告辞而去。老大程颢却一直安坐于席,与主人把酒临风,尽欢而归。第二天,老二程颐到老大程颢的书房中,谈起昨日赴宴时候有歌妓相陪之事还非常气恼,并指责老大不应该同流合污。老大程颢说:“昨天宴会中有歌妓伴酒,我心中却没有歌妓的影子,今天我书房中并无歌妓,而你心中却老想着歌妓的形象。这只能说明你在心性定力方面还有差距。”程颐一听自叹一声,自小到大以至于今,在学业品性上,还是比不上哥哥啊!

程颢主张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知识与智能,更重视以人格感召和启发的方式,改变人的气质,他胸怀洒脱,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听他讲学的人有“如坐春风中”之感。神宗去世后,反对新法的旧党人物被起用,掌握了政权,程颢被召入京,授为中正寺丞,但还没有上路,就病死在家,终年54岁。宋理宗封程颢为河南伯,封程颐为伊阳伯。元文宗则又分别加封为豫国公和洛国公,后追封为“豫国公”,配祀孔庙。

程颢在讲学中提出了“天者理也”和“知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知识、真理来源于人的心中。他和弟程颐的学说称之为“洛学”,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程颢的著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

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八十五:程颢

“两程故里”位于嵩县田湖镇程村,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每年游客前来两程故里瞻贤览胜。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