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洪武大帝是谁(明朝洪武大帝:八次出兵塞外,李世民、赵匡胤做不到)

20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05 08:14:09    

什么叫做“千古一帝”,什么叫做“大帝”,相信大伙心中都有一杆秤,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是当下比较认可的“大帝”,其历史贡献也是有目共睹。那么,为何说他们就是“大帝”呢?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军事水平非常强悍,若是能在塞外猎杀游牧骑兵,则可以称之为“超级大帝”,毕竟冷兵器时代,游牧骑兵最为强悍,号称可以“打穿地球”之兵种。从猎杀游牧骑兵这角度而言,宋太祖水平太一般,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猎杀突厥骑兵,但前期也要妥协,恢复实力后才敢叫板。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则不一样,建国开始就能出兵塞外追击游牧骑兵,追击还统一草原的北元政权,且战无不胜。

01.第一次出兵

1368年夏,徐达、常遇春25万步骑杀入大都,元顺帝逃回草原,在应昌、和林一带聚集重兵,组建北元政权,并时常侵犯边境,试图复辟。1370年1月,朱元璋任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冯胜为右副将,邓愈、汤和等也一同出征,采取东西两线作战:徐达攻打定西,决战王保保军团;李文忠则攻击应昌,追杀元顺帝。3月,徐达杀到定西,在沈儿峪设下阵型,与王保保10万铁骑决战。此战,徐达采取夜袭方式,摧毁蒙古军营垒,王保保率残部狼狈逃往和林避难。李文忠部进展更顺利,出野狐岭后,亲自率前锋奔袭,连续击败太尉蛮子、沙不丁朵耳只八剌、上都罕,拿下应昌,元顺帝再次逃难。

02.第二次出兵

朱元璋首次猎杀蒙古骑兵,大获全胜,王保保势力严重削弱。经过两年休整,王保保势力复苏,北元其余势力也再次活跃,并不断南侵。1375年1月,朱元璋再次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冯胜为右副将,各自率领5万兵马,分三路出征,猎杀北元骑兵。徐达出雁门关,为中路,蓝玉担任前锋。连续两次击败王保保后,蓝玉率前锋骑兵千里奔袭,追杀到岭北,中得王保保与贺宗哲10余万联军埋伏,损失一万余人。但是,徐达临危不乱,组织明军有序撤出战场,王保保畏惧徐达步兵集团,也不敢追击。东路李文忠,千里奔袭,战无不胜,后深入腹地与蒙古兵团作战,双方死伤相当,李文忠撤兵。右路冯胜则所向披靡,傅友德七战七捷,斩杀蒙古兵3万余人,俘虏6万,牛羊无数。

03.第三次出兵

朱元璋第二次猎杀蒙古骑兵,明军起初连战连捷,后因过于轻敌,也损失了不少精锐。其中,徐达损失万余骑兵,李文忠也差不多,算是打成平手吧。王保保设伏成功后,威望如日冲天,便时常南下侵犯,但都被徐达击败,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1380年2月,距离第二次北征五年后,朱元璋让沐英挂帅出征,从西安出发攻击北元。3月,沐英抵达灵武,得知蒙古骑兵主力在乃路附近,于是连续急行军7天7夜,渡过黄河,翻越贺兰山,突袭蒙古军营地。此战,蒙古军未来得及抵达便四处逃散,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院爱足等被俘虏,所部军民8万余也束手就擒,明军大获全胜。此次北征,规模不大,只有沐英军团。

04.第四次出兵

朱元璋第三次猎杀北元,只是大战前的一次演习,是为接下来的大规模北征做好准备。1381年1月,朱元璋下令第四次出兵猎杀北元,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分两路出塞北。4月,徐达命傅友德率东路军奔袭宁城,斩杀蒙古骑兵2万余人,俘虏牲畜7万匹;接着,傅友德继续率军追击北元残部,在辽河岸边再次击败蒙古骑兵,北元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被俘。西路军前锋是沐英,率军出古北口,攻取高州、松州、全宁,渡过克鲁伦河,与北元枢密院长官李宣交战,并成功将其俘虏。此战,明军东路、西路都大获全胜,徐达于8月收到诏书,于是下令班师。

05.第五次出兵

朱元璋第四次猎杀北元后,休整6年,而后再次出兵,目标是歼灭占据辽东地区的纳哈出军团20余万人。1387年2月,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为左将军,蓝玉为右将军,赵庸、王弼、胡海、郭英也一同出征,明军总计出兵20万,为历次北征之最。3月,冯胜抵达通州后,让蓝玉率轻骑突袭庆州,擒杀平章果来、不兰溪,俘虏人马万余。接着,冯胜率军出松亭关,并修筑大宁、宽河、平泉等城池。5月,冯胜留下5万兵马驻守大宁,而后亲率大军攻占金山大营,斩杀蒙古骑兵3000余。6月,冯胜率15万明军抵达辽河东岸,准备与纳哈出进行决战。不过,纳哈出很聪明,看到明军气势汹汹,干脆直接率24万人投降,将辽东送给明朝。

06.第六次出兵

1387年9月,一辈子充当副手的蓝玉终于可以挂帅出征,徐达、李文忠、冯胜、傅友德等名将要么逝去,要么已老,征虏大将军之位置,应该让年轻人蓝玉来接手了。1388年3月,蓝玉大军抵达庆州,闻知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就在捕鱼儿海附近(贝尔湖),于是加快进军速度,千里奔袭。4月,蓝玉率精锐骑兵15万抵达捕鱼儿海,探知蒙古军主力就在东北方向80里,于是蓝玉亲率5万骑兵发起突袭,玩斩首行动。明军突然杀到,脱古思帖木儿惊慌失措,仅带数十骑兵逃跑,其余人口、牲畜、帐篷等全部被俘虏,太尉蛮子则在战斗中斩杀。此战,北元宗室、贵族、文武官员及其家属被一锅端,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也落入明军之手,北元行政根基就此动摇。从此,黄金家族不再辉煌,开始了苦难历程。

07.第七次、第八次出兵

捕鱼儿海一战,黄金家族被打残,势力一落千丈,蒙古草原分裂不可避免,蓝玉也因此声名显赫,被朱元璋比喻为卫青、霍去病。前六次北征,朱元璋都是让开国大将挂帅,朱棡、朱棣、朱权等自家人则只能当“实习生”,去塞外草原接受历练,为将来做准备。1390年1月,朱元璋下令第七次出塞猎杀北元,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别为两路主帅。为以防有失,朱元璋让傅友德、王弼等名将协助晋王、燕王,也一同出征,算是指导老师吧。此战,朱棣大显神威,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俘虏蒙古兵丁8万,牲畜40余万匹。1396年3月,朱棣再次挂帅出征,追杀蒙古骑兵。此战,燕王朱棣利用大雪作掩护,出其不意突袭敌军大营,斩杀蒙古骑兵万余,俘虏牲畜数万,后凯旋班师。

综上所述,朱元璋不但是第一位从南方打到北方的帝王,还是第一位建国开始就连续出兵塞北打游牧骑兵,且战无不胜的帝王。8次出兵塞北,连战连捷,中原王朝军队被压制数百年后再次找回自信。要知道,元顺帝退回草原时,蒙古铁骑主力并未受损,且北元还是统一政权,完全控制草原。然而,朱元璋却能8次出兵塞北,在草原上追击游牧骑兵,将其一顿暴打。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