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段历史时间不长,影响非常深远,有很多以它为主题的文艺、娱乐作品。当然,现在的人们了解三国,主要还是源于名著《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里,有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勇的关羽,善于用人的刘备。大多数人物智谋过人、有胆有识,其中仅有少数无能的人物,比如蜀后主刘禅,他被后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戏说成分很多,真实的刘禅并不愚笨,甚至算得上比较有心机和城府,就连诸葛亮也是在临终前才发现他的这一特点。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由甘夫人所生。据说甘夫人怀子时梦见自己吞下了北斗星。刘备因此给刚降生的儿子起乳名为“阿斗”。
那时,刘备基业尚且不稳,四处征战,寻找成就霸业的机会。还在襁褓中的刘禅随父母奔波,陷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
长坂坡之战,刘备的兵士被曹纯军杀得七零八落,混乱中,刘备疲于奔命无法顾及刘禅。
多亏赵云单枪匹马杀回战场,拼了性命才救出刘禅。糜夫人完成了保护刘禅的使命后,为了不拖累赵云,投井而死。
赵云怀中藏着刘禅,经过多次冲杀终顺利脱险。刘备见到满身鲜血的赵云把儿子救回来,哭道:“为了犬子,几乎损失我一员大将”,说罢便要杀刘禅。赵云和其他将领连忙叩拜劝阻,刘备才停手。
刘禅五、六岁的时候再次遇到危机,孙尚香企图把他带到东吴做人质,这次是赵云和张飞合力救回了他。
从刘禅的出身、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来讲,他不应该是个昏庸之才。糜夫人为他而死,赵云出生入死的营救,他懂事后,理应受到感动,从而有高尚的品行。
刘备重视培养刘禅,命名士伊籍等人为他的师父。刘禅周围还有诸葛亮等一干绝世能人以身示范,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他会是“扶不起的阿斗”。
事实上,刘禅只是贪玩好乐,不仅不傻还很有心机,他能继帝位便体现了这点。刘备并非只有刘禅一个儿子,他还有另外两个亲生子刘永、刘理。
如果刘禅年少时表现得无才无德,身为一方枭雄、以善于用人著称的刘备不可能传位给他。
刘禅被人们说成无能,主要因为他不理国事,不过这与当时蜀国国内形势有一定关系。
刘备去世前,那些伴随他打天下的功臣、老将多已经离世,关羽死于麦城,张飞被军士杀害,黄忠病故。诸葛亮本就位高权重,此时更是权倾蜀国。
诸葛亮虽忠心,刘备却不可能不疑虑。刘备明白,刘禅刚年满17岁,无法凭一己之力掌控朝政,老臣中诸葛亮一家独大,难保不生出取少主而代之的野心。
正是有此考虑,刘备弥留时向诸葛亮嘱咐:“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听起来是刘备担心刘禅不能治国,愿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其实含义并非如此简单。再深厚的君臣情谊,也不可能使一位君主甘愿子孙让位给能臣,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事例。
刘备这么说是主要是出于无奈,他明知诸葛亮想夺位的话易如反掌,既然无力避免,不如表现得大度、有情有义,可以起到收买人心的作用。
在诸葛亮极力表达自己会全力辅佐刘禅,绝不会有不臣之心的时候,刘备让刘禅视他为父,也就是婉转的告诉诸葛亮要把刘禅当亲儿子一样关照,这才是刘备真正的想法。
刘禅把军国大事都交给诸葛亮处理,做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正是因为他很聪明,和刘备一样清楚诸葛亮的重要地位,自己年少势弱是无法不依赖对方的。
继位后,刘禅处处听从诸葛亮的话,直到诸葛亮临终前才暴露出自己愿主政的想法。他派亲信李福探望诸葛亮,询问由谁继承诸葛亮的位子。
刘禅表面问诸葛亮的后继者,实际是怕诸葛亮死后将权力交给诸葛瞻,继续由诸葛氏大权独揽,如此的话,自己这个皇帝再无翻身之日。
诸葛亮听到此问,才发觉刘禅城府很深。他顿时明白了刘禅的想法,回答说蒋琬可继承自己的位子,蒋琬后则是费炜。
后来,诸葛亮又特意说明家中有桑树、田地,足够诸葛瞻安乐的生活,表明诸葛氏没有永掌朝政的意图。由此,刘禅开始着手收回君权。
诸葛亮死后,刘禅废宰相,平定魏延叛乱,充分说明他渴望享有权位。他在位长达41年,是三国时期统治年限最长的君主,能在乱世中为君这么多年,不可能毫无才干。
刘禅在位期间赐给“五虎上将”的谥号就展示了他的君王智慧、眼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谥号分别为壮缪侯、桓侯、威侯、刚侯、顺平侯。这几个谥号准确且合乎刘禅的利益。
比如,关羽谥号壮缪侯,“壮”指威德威武,是对他一生戎马的肯定,“缪”的意思则是名不副实,暗喻关羽最终败走麦城,衬不上他的赫赫威名。
关羽在百姓心中声望颇高,甚至在刘备之上,刘禅不愿臣子威望过高有意压低关羽的地位。
张飞的谥号“桓侯”是说他平定四方,为完全的褒义。刘禅肯定张飞的功绩,因为他忠心不二,并且没有功高震主的嫌疑。
蜀国最终灭亡,一方面由于魏国强大,另一方面因为刘禅晚期更加贪图享乐。即使如此,失去皇位的刘禅凭借自己的聪慧在多疑的司马昭统治下安然度过余生,比被诛杀的曹氏结局好得多。
刘禅因“乐不思蜀”的事被人耻笑为不思故国,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作为亡国之君的他安身立命的一种方式。
若是表明自己思念蜀国,定会引起司马昭的警惕,刘禅不但无法复国还会惹来杀身之祸。在刘禅看来,既然大势已去,不如讨好司马昭谋求继续享乐,何必愁思不止。
历史上各类人物的经历、作为常被歪曲,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也就不够客观。
《三国演义》与史实相差甚多,但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不论是正史还是带有戏说成分的著作都具备各自的意义,只要把它们区分开便可以吸取到相应的知识。
刘禅可以在豪杰众多的三国时期安然做皇帝41年,亡国后依然安乐足以说明他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得那么愚笨、无能。
不过,刘禅绝不是明君,他能保得自己却保不住国家,如何评价他,每个人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