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
熊希龄,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娶了三位夫人,这三个女人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熊希龄的原配夫人廖氏,系贵州镇远人,与熊希龄成婚后夫妻很恩爱,但不久便因患肺病,医治无效,于1895年病故。所生一女宝贞也随之夭折。
熊希龄与朱其慧、女儿
湖南常德知府朱其懿是熊希龄的老师,见其新婚丧妻,颇为同情。朱知府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朱其慧,与熊希龄是同学。朱其慧擅长诗词歌赋,非一般人所及,遂有意将其妹许配给他。征得妹妹的同意后,朱知府想出一个点子,决定拟联征对选郎,上联曰:“养数盘花,操春秋消息。”
征婚联用红纸贴出,学校的男生震动不已。熊希龄一心只想读书,见了此征联的情景,无心插柳,随手写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
朱知府见罢拍案叫绝,果如他想象有此奇才。当晚将妹妹叫到书房,问她意下如何?朱其慧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此人才华出众,前途无量。”
婚前的一个月夜,熊希龄携朱其慧到沅溪畔漫步,对她说:“我本不敢高攀,却柳已成荫,只怕贤妹失望。”朱其慧马上答道:“仁兄之才,小妹早已心中有数,愿与君同尝甘苦,就像这溪水永不回头。”
熊希龄得此佳偶,学习更加用功,次年中举,到京城会试,成为清末少有的进士,受到重用。熊希龄与朱其慧,感情甚佳,相敬如宾。谁知,她为熊希龄生下三胎之后,一病倒床,1931年因脑溢血而逝世,年仅55岁。熊希龄失去爱妻,悲痛万分。他蓄长须,持手杖,鳏居多年,不再续弦,一心办慈幼事业。
孤独的生活使熊希龄深感无内助之不便,特别是忙于慈善事业身体渐弱,不断生病。为使香山慈幼院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女毛彦文走进了他的生活。
熊希龄与毛彦文
毛彦文,浙江江山县人。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讲习所。因品学兼优,长得漂亮,有“女师校花”之称。1920年,毛彦文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院,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熊希龄对毛彦文一见钟情,立即向毛彦文求婚。时33岁的毛彦文接受了66岁的熊希龄的热烈追求,毅然嫁给她一直称作“伯父”的前国务总理。1935年在上海结成伉俪。
两人的年龄反差,为媒体提供了足够的噱头,参加婚礼的有五百人之多,上海名流,济济一堂,包括章士钊、梅兰芳、杜月笙等各界名流。熊希龄自己在与毛彦文成婚之夕,也写有一首自题墨荷的《莲湖倾影图》词,其词曰:“绿衣摇曳,碧波中,不受些儿尘垢。玉立亭亭摇白羽,同占人间未有。两小无猜,双飞不倦,好是忘年友。粉后铅腮,天然生就佳偶。偶觉万种柔情,一般纯洁,清福容消受。软语娇绍沈酒里,甜蜜光阴何骤。纵与长期,年年如此,也觉时非久。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婚后,这对老夫少妻,恩爱无比。
1937年12月,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沦陷,熊希龄夫妇辗转抵达香港时,熊希龄突发脑溢血,25日,这位风云人物病逝于香港。毛彦文一时肝肠欲断。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对他辉煌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毛泽东曾评价他:“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
熊希龄去世后,毛彦文一直未嫁。此后,她继承熊希龄事业,在战争动乱年代四处奔走,艰难维持香山慈幼院运作。她对熊希龄的感情,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消逝。毛彦文还含泪撰写了《熊秉三先生遗像遗墨事略》,详细地介绍了熊希龄的一生。1949年去台湾,1950年赴美国,在加州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任教,1959年返台定居,1999年去世。
作者:徐廷华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