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马寅初简介(马寅初有一妻一妾,小妾是他女儿的同学,妻妾和睦,寿至百岁)

26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13 16:30:21    

提起马寅初,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他是提出“计划生育”第一人,他认为“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

马寅初出生于1882年,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自幼聪明好学,刻苦攻读,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致力于教学与科研,著书立说,后来还担任过北大校长、浙大校长。

马寅初有一妻一妾,小妾是他女儿的同学,妻妾和睦,寿至百岁

在民国时期,已经实行了一夫一妻制,可是事实上却有很多人纳妾,一般纳妾的都是商人,学者一般都不纳妾,都是严守一夫一妻制,对发妻不满意的人就离婚再娶女学生。可是马寅初没有离婚,却纳了妾。

马寅初和结发妻子结婚是包办婚姻,他的发妻名叫张团妹,张团妹是旧式妇女,没有文化,连字都不认识,但是马寅初没有拒绝包办婚姻,在1901年,他依照父母之命,娶张团妹为妻。

张团妹相貌普通,目不识丁,可是她为人贤惠忠厚、勤俭持家,让马寅初可以安心奋斗事业。张团妹对丈夫极为敬重,她认为自己的丈夫马寅初是一个有学问的文化人,自己能嫁给这样的丈夫真是三生有幸。

马寅初有一妻一妾,小妾是他女儿的同学,妻妾和睦,寿至百岁

马寅初很务实,不追求什么浪漫情调,他对发妻张团妹很满意,张团妹对他温柔体贴、百依百顺,而且还孝敬公婆,和马寅初的兄弟姐妹相处融洽。她还特别擅长做口味醇正的家乡菜肴,马寅初特别爱吃她做的菜。

这样说来,虽然马寅初和发妻张团妹没有婚前恋爱,可是婚后却产生了爱情,也是很恩爱美满的夫妻。但世间没有完美,马寅初还是纳了妾,没有和发妻张团妹过一夫一妻的日子。

这是怎么回事?问题就在于生儿子。虽然张团妹给马寅初生了四个孩子,可是只有一个儿子,而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病故了,家里只有三个女儿。张团妹的思想封建保守,她认为传宗接代很重要,就同意马寅初纳妾。

马寅初有一妻一妾,小妾是他女儿的同学,妻妾和睦,寿至百岁

于是马寅初就纳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当小妾,这个姑娘名叫王仲贞,文化水平很低,只是小学毕业。王仲贞比马寅初小22岁,她和马寅初的长女马仰班同岁。

在民国时期,纳妾很正常,可是小妾和女儿是同学还是不多见,不知道马寅初是怎么想的,这跟著名画家张大千同出一辙。张团妹对和自己女儿年幼差不多的小妾王仲贞很好,妻妾相处融洽。

王仲贞为马寅初生了两儿两女,为马家传宗接代,这令马寅初很是满意。有了年轻漂亮小妾的马寅初并没有冷落妻子,他出外度假总带着她们两人,在家散步也带着她们两人,从来没有嫌弃过发妻人老色衰。

马寅初有一妻一妾,小妾是他女儿的同学,妻妾和睦,寿至百岁

马寅初的朋友胡适十分有趣,他认为马寅初纳妾不是为了传宗传代,而是因为一个老婆不够用,而且他还把这件事记到日记里。 1922年8月10日,胡适在日记本里写道:“饭后与马寅初同到公园,马寅初身体很强,每夜必洗一个冷水浴。每夜必近妇人,所以一个妇人不够用,今有一妻一妾。”

马寅初和妻子张团妹都很长寿,马寅初1982年病逝,享年一百岁。而张团妹1987年病逝,享年一百零五岁。

很多人都对马寅初有误解,认为他娶妻纳妾,有八个孩子,却让别人计划生育。而事实上,马寅初没有提出“独生子女”,而是提出一对夫妻两个孩子。

马寅初有一妻一妾,小妾是他女儿的同学,妻妾和睦,寿至百岁

而马寅初生在清朝,他家妻妾生众多孩子的时候是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人口还少,而1949年后,人民生活稳定,不打仗了,人口猛增长。

但是无论如何,马寅初有一妻一妾,还是不如胡适一夫一妻好。既然是学者,思想先进,又何必在乎有没有儿子呢?

相关文章

战国美男子邹忌为何要装疯卖傻度过后半生

邹忌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威王上任的时候,邹忌因为用鼓琴比喻成功游说齐王,而被任命为相国,后来他也辅佐齐宣王,在他的从官生涯里,邹忌劝说齐威王奖励臣民积极进谏,他主张修订法律,严格执法,从此齐国走上富强。邹忌(网络图)齐威王求贤若渴,邹忌抓住机会,通过将君臣关系比作鼓琴奏乐,获得齐威王赏识,被封为

2025-08-09 12:19:02

平原君杀妾留客,是重友轻色,这是礼贤下士?

平原君家的高楼靠近一户老百姓家。这家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美妾看到这情景,就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不远千里来这里,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鄙视姬妾啊。我不幸有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讥笑我,我希望得到讥笑我的人的脑袋。

2025-08-09 11:50:24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