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国民党上将胡琏简介(于淮海战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于澎湖列岛)

19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22 09:40:20    

可能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又被蒋介石极为宠爱的西北王胡宗南,那么也一定知道蒋介石最喜欢就是任用同乡之人,所以他的手下多为浙江人士。

然而胡宗南却是其中最受宠爱的一位,1924年,胡宗南报考黄埔军校,从此开始从军生涯,一生经历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曾经带兵打入革命圣地延安。

国民党上将胡琏,于淮海战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于澎湖列岛

胡琏

再谈起他的军事指挥理论实力,胡宗南于1936年4月在黄埔军校成为国民党陆军中的第一个军长,在国民党兵败飞逃台湾之时,胡宗南是第一个跨入将军行列、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

那么可见胡宗南可称得上“天下门生第一人”有所缘由,然而其野心勃勃、胸无大略、不辨恶善、狂妄自大,抗战时避居西北拥兵称王(于是有西北王之说)军事作战最终一败涂地。

后来1936年7月9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提问周总理怎样评价胡宗南,周总理用这样一句话回答的:“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国民党上将胡琏,于淮海战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于澎湖列岛

胡琏

然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国民党军中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那么这个金门王又是何许人也,这个人就是胡琏,与胡宗南并称为“二胡”(此二胡并非乐器,我个人认为虽然胡宗南比胡琏军事指挥作战能力差,也许因为胡琏是陕西华县(今陕西华州)人,疑心重重的蒋介石便更看重同乡的胡宗南。

胡琏在抗日战争中被任命为第11师师长,并且在鄂西保卫战中坚守石牌要塞,此战胜利保证鄂西大捷,所以胡琏便顺理成章地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国民党上将胡琏,于淮海战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于澎湖列岛

胡琏

解放战争中,胡琏曾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到台湾,曾参加金门海战,于是便有着“金门王”的称号。

虽然得知胡琏这“金门王”之称,仍不理解胡琏究竟哪一点比胡宗南强。胡琏原名为胡从禄,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1926年10月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至1930年,随第十八军参加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由于其胆识过人,骁勇善战所以才会步步高升,所以胡琏于1944年8月升任18军军长,后又升任第12集团军副司令。

国民党上将胡琏,于淮海战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于澎湖列岛

胡琏

在抗日战争中1937年淞沪会战之际,胡琏曾组织敢死队以集束手榴弹炸毁日军坦克,组织机枪火力网封锁日军前进通道,一昼夜成功抵御日军十几次进攻。

称其“猛如虎”绝不为过,而且其有勇有谋,在1938年6月胡琏以计谋成功配合海军特种部队炸沉日军舰船六十余艘,然而其没有胡宗南那样狂妄自大,而且自古骄兵必败,可能就是这一点被认为比胡宗南强的原因之一。是可谓“猛虎”那么其“狡如狐”又是怎么回事,这得谈起他从我军包围圈中曾4次成功脱逃谈起。

国民党上将胡琏,于淮海战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于澎湖列岛

胡琏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5月,国民党把18军整编为11师,胡琏任命为师长,其率军多次在中原战场上给中原野战军带来很多麻烦,所以我军与他所指挥的11师交锋成为必然。

1946年9月其率国民党军第5军和整编第11师与余部,连陷定陶、菏泽、东明等城。9月下旬又继续东犯,我方为给予重击开始了巨野之战。刘伯承元帅设下了口袋阵,直等胡琏入我彀中,以包围式和节节抵抗、节节后退战术欲一举歼灭,可惜胡琏借大雨之势狡猾行动使我方失去一举歼灭的时机,胡琏先是以主力军正面对抗并逐步缩团,又把其他军队靠拢过来,成为一个“刺猬”,于是第一次我军没能逮住他;

1948年3月我方趁胡琏兵团正自漯河东进商水,进攻中原野战军刘邓主力之际发起洛阳战役以稳固并扩大解放地区,4月刘伯承元帅于驻马店以西和南阳中山区再次布网,胡琏察觉后派先遣军前行,以征粮为诱,得以再次成功脱逃;

国民党上将胡琏,于淮海战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于澎湖列岛

胡宗南

1948年6月刘伯承元帅以中野第1、第3纵队包抄其两翼,胡琏立刻后撤蔡县城,成功与敌其他部队互为犄角,再次逃脱,此时刘伯承感叹道“这个胡琏,真是猛如虎、狡如狐啊!

8月,刘伯承元帅以铁口袋欲擒胡琏,胡琏再次以刺猬反食蛇的战法鼓舞斗志,可惜我方军队部署了铁口袋,无奈黄维和胡琏分开逃跑,黄维被捕而胡琏第4次脱逃,由此可见胡琏的确“狡如狐”。但是这支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部队最终在淮海战场所没落,但胡琏所乘着时机冲出了重围,打到了南京。

解放战争顺利结束后,胡琏随同蒋介石逃亡到了台湾,开始了“金门作战”。1972年,胡琏晋升陆军一级上将。

相比于淮海战役中其他被俘的国民党将领而言,我不知道侥幸出逃的胡琏,他的余生又当如何评价?1977年,胡琏因病在台北逝世,其尸体以海葬的形式安葬到了澎湖列岛海域之内,实现了其后半生“魂护台澎”的遗愿。

相关文章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唐朝伟大的开创者——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

魏王猜忌信陵君是因为后者有继承权?浅解战国后期魏廷之破局方案

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

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影响力最大?因信陵君窃符救赵吗

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

中国历史人物之—— 李世民

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