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1-361)字遗少。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随晋室南渡,定居会稽,其家族是当时的豪门大族。历史上有名的王敦和王导就是王羲之的从伯父。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父王旷,官淮南太守,参与朝廷大计,是奠定东晋基业的决策者之一。也雅好书翰,善隶书、行书,对少年时代王羲之的学书很有熏陶作用。
王羲之配图
王羲之小时拙于言语,长大后却很善变。王敦等有名人物都很看重他,因此名声颇大。他初为秘书郎,继为廋亮参军,迁长史;后又拜护军将军、右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告誓文,起因是被他看不起的扬州刺史王述给他难堪,深以为耻,就称病辞职。于是就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不再仕为官,以后更以纵情于山水为乐。到五十九岁时逝世,逝后赠金紫光禄大夫。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是一位有远见、正视现实的政治家,曾经向淝水之战的主谋者谢安提过意见,劝谏他不要清谈:“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世说新语,言语》)当时王羲之的年纪尚轻,资历尚浅,已有如此的务实精神。
王羲之故居
另外,王羲之还力谏殷浩体作无把握的北伐。后来果然如他所估计的那样,殷浩的轻举妄动导致大败而归,以坐罪论死。王羲之敢于正视现实,敢于为老百姓说话,在会稽任上,还作了开仓赈贷贫民的工作。
王羲之故居
“坦腹东床”是王羲之的佳话之一。太尉郗鉴向王家求佳婿,诸位子弟都很矜持、郑重地对待。只有王羲之一人坦腹卧在东床上毫不为意,反而被郗太尉相中,将女儿嫁他。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雍容风度。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的生活情趣是多方面的。写字,当然是主要的,但也爱画、爱游山玩水。当然,也免不了当时的时髦习气,服食些丹药以求长生。另外,爱鹅是他流传千古的佳语,也许白鹅傲岸的风度与整洁的身躯,正是体现了王羲之所追求的书风吧。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汉武帝时期,卫氏一族起初的崛起都是靠“裙带关系”,卫家前后出的这两位大将军都是私生子。但是相比于卫青,霍去病要更加幸运一点,他出生后一年,卫子夫就被汉武帝看中并带回宫中。次年,卫子夫再次得到汉武帝宠幸,怀有身孕,被封为夫人。卫青也九死一生、因祸得福摆脱了“骑奴”的身份,成为了建章监和侍中,跟随在汉武
2025-09-14 01:58:16战国四公子,居第二为赵国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幼弟,《史记》载“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作为赵国诸多王室公子中最贤良的一个,平原君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豢养门客,为母国效力”,门下食客如云,并凭借“礼贤下士”的名声先后
2025-09-13 03:30:04秦惠王上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车裂商鞅、灭商鞅之家,难道秦惠王与商鞅真的有不共戴天之仇吗?秦惠王是一位有为之君,在位期间重用张仪、司马错、公孙衍、魏章等人,东出函谷,西平巴蜀,南下商於,北伐义渠,在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为秦国的壮大做出重大贡献,难道他的心胸如此狭窄,容不下一个商鞅吗?商鞅变法之初,太
2025-09-13 00:31:57闻一多先生曾言,“初唐四杰”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为浪漫,所以不为世俗所容,遭受诸多非议;而正是这些悲惨遭遇,又使他们赢得了不少神同情与共鸣。初唐四杰中,命运多舛。王勃不慎溺水身亡;骆宾王因讨武而牺牲;杨炯在任安详离世,可谓善终。而卢照邻,他在年仅40岁时选择投河,其人
2025-09-12 01:58:2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