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1-361)字遗少。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随晋室南渡,定居会稽,其家族是当时的豪门大族。历史上有名的王敦和王导就是王羲之的从伯父。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父王旷,官淮南太守,参与朝廷大计,是奠定东晋基业的决策者之一。也雅好书翰,善隶书、行书,对少年时代王羲之的学书很有熏陶作用。
王羲之配图
王羲之小时拙于言语,长大后却很善变。王敦等有名人物都很看重他,因此名声颇大。他初为秘书郎,继为廋亮参军,迁长史;后又拜护军将军、右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告誓文,起因是被他看不起的扬州刺史王述给他难堪,深以为耻,就称病辞职。于是就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不再仕为官,以后更以纵情于山水为乐。到五十九岁时逝世,逝后赠金紫光禄大夫。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是一位有远见、正视现实的政治家,曾经向淝水之战的主谋者谢安提过意见,劝谏他不要清谈:“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世说新语,言语》)当时王羲之的年纪尚轻,资历尚浅,已有如此的务实精神。
王羲之故居
另外,王羲之还力谏殷浩体作无把握的北伐。后来果然如他所估计的那样,殷浩的轻举妄动导致大败而归,以坐罪论死。王羲之敢于正视现实,敢于为老百姓说话,在会稽任上,还作了开仓赈贷贫民的工作。
王羲之故居
“坦腹东床”是王羲之的佳话之一。太尉郗鉴向王家求佳婿,诸位子弟都很矜持、郑重地对待。只有王羲之一人坦腹卧在东床上毫不为意,反而被郗太尉相中,将女儿嫁他。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雍容风度。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的生活情趣是多方面的。写字,当然是主要的,但也爱画、爱游山玩水。当然,也免不了当时的时髦习气,服食些丹药以求长生。另外,爱鹅是他流传千古的佳语,也许白鹅傲岸的风度与整洁的身躯,正是体现了王羲之所追求的书风吧。
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君王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谒这几位相比,信陵君魏无忌在招纳门客上更显诚意, 更宽厚仁慈,更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能够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是富贵之人而轻慢士人。魏国有个人叫侯嬴
2025-04-26 03:41:12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仁政治国的方式而闻名于世。然而,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却一生未能得到魏王的充分信任和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背景。在这个时期,各国间的争斗异常激烈,任何一国都希望能涌现出大量的杰出人才来巩固自
2025-04-26 01:46:41战国四公子是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平原君赵胜(赵国)、春申君黄歇(楚国)和孟尝君田文(齐国)。信陵君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厉害,为诸侯军总指挥,曾两破秦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魏安王之弟。魏王为牵制田文,以信陵之地封赏他,故为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三千。前273年,秦
2025-04-26 01:33:47魏无忌,又被称为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一起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他是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在魏国日益衰落的时候,他养了数千名士兵,自成势力,并多次出兵助赵国抵御秦国的进攻。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偷取秦国的兵符,杀死了晋国的鄙君,解救了赵国邯郸的围城
2025-04-26 00:48:07当“希拉里”穿上龙袍:我们该如何评价武则天?2018年,一部名为《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电影上映,片中武则天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赞叹她的雄才伟略,也有人批判她的冷酷无情。抛开那些被时间蒙尘的史料和野史,我们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武则天呢?要
2025-04-26 00:46:4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