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水浒中,飞檐走壁、盗亦有道的时迁怎么死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0 11:17:32    

107,这是地贼星鼓上蚤时迁在梁山的最终排名。

平心而论,倒数第二,实在委屈了“特工之王”时迁。如果真正落实宋江“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的排名指导思想,时迁排进梁山前40名都不为过。然而,梁山终究只是一个论出身、排资历、凭背景、看长相的世俗之地。贼眉鼠眼的鸡鸣狗盗之徒,终究还是难登梁山的大雅之堂。时迁,特工工作干得再出色,也只能委屈委屈了。

但是,更让人扼腕的是,征辽国、平田虎、灭王庆、擒方腊,南征北战的时迁没有死在厮杀的战场,最后却倒在了功成名就的前夜。

梁山石碣排位之前,时迁就利用超强的特工能力,屡建奇功。

在连环马一役,时迁将偷盗的本领发挥到极致。他临危受命,神不知鬼不觉取来雁翎圈金甲,骗得徐宁上梁山教使钩镰枪,为击败呼延灼立下头功。

在攻打大名府一役,时迁又展现了心细如发和潜入敌后的能力。他先是明确指出花瓶兄弟孔明、孔亮演技的破绽,随后如约火烧翠云楼,引起城中混乱,为梁山攻破大名府创造了充足的外部条件。

在打破曾头市一役,时迁又出色完成了收集情报的任务。他潜入曾头市,将对方的军事部署、要塞陷坑都摸得一清二楚,为吴用提供了最准确的参考情报,也为打破曾头市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受招安后,时迁随梁山大军东征西讨,凭借出神入化的特工能力屡立战功。

征辽时,时迁与石秀潜入蓟州城,藏身宝严寺。两人在城中放起三把大火,直接制造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和混乱场面,辽国大郡蓟州由此而破。

征田虎时,时迁又与石秀搭档,混入盖州城,放火为号,里应外合,助宋江一举拿下田虎重镇盖州。

征方腊时,时迁编入卢俊义一部。面对独松关、昱岭关两处险要卡口,宋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时迁不惧艰险,都是趁月黑风高摸上关放火放炮,卢俊义才得以拿下这两处军事要地。

飞檐走壁的身手、心细如发的应变、情报收集的准确、悄无声息的潜伏,这就是梁山的“特工之王”——时迁。

任劳任怨的时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在战争的夹缝中艰难存活了下来,然而就在功成名就之时,命运却和时迁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生死自有天定。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满腔遗憾。而时迁却是“出师已捷身也死”,更让读者为之叹息。

在水浒原著第119回中,宋江平定方腊,大军从杭州启程回京封官受赏,而超级特工时迁,却突然“感搅肠痧而死”,结束了自己坎坷又传奇的一生。

那么,害死时迁的“搅肠痧”,到底是个什么病呢?

关于“搅肠痧”,中、西医存在两种不同看法。

《医宗己任篇·霍乱》中就写道:“有干霍乱者,俗名斑痧,又名搅肠痧。吐泻不见,面色青冷,腹中绞痛,乃阴阳错乱最恶之候。”此病的症状就是想吐不吐、想泻不泻,腹中绞痛。中医认为此病是感受天地邪恶污秽之气所致,这倒也符合时迁掘坟盗墓的经历。

西医则认为此病病因有寄生虫、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

当然,时迁的“搅肠痧”,在神医安道全眼里也许只是小菜一碟。假如时迁能活到现在,那更是小病一桩,绝不会白白丢了性命。但是,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鸡鸣狗盗终究只是不入流的下三滥,此类人君子不屑、道德有损,很难善终。况且《水浒传》归根结底还是一部小说,本质就是给人以喜怒哀乐,我们也就不要过于为憋屈的时迁过多纠结了。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