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商纣王的儿子是谁(商纣王的儿子到底有多厉害 商朝差一点就被复国成功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0 11:32:41    

在历史上,商纣王以“荒淫无道、残暴无德”而著称,但商纣王有记载的儿子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武庚;而周文王却是一副完美圣君姿态,但周文王有记载的儿子却有十八个之多。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商纣王究竟是不是昏君,周文王是不是虚有其表的问题,主要说的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历史上对商纣王的这个儿子记载其实并不多,但就是这么个人物,却在周武王死后,差点推翻周朝,重建了商朝。

  据说商纣王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而他的儿子武庚,显然也继承了其父的基因传承,聪明好学,深得宠信;但武庚并没能如愿的继承父亲的基业,在商纣王自焚于鹿台后,商朝被灭,武庚成了俘虏;但周武王并没有处死武庚,而是让武庚管理殷商的遗民;但周武王也并不是就如此放心武庚,为防武庚叛乱,周武王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卫三国。

  其中朝歌以东设卫国,让自己的亲弟弟管叔来管理,朝歌西南设鄘国,让自己的亲弟弟蔡叔来管理;朝歌以北设邶国,让自己的亲弟弟霍叔来管理。这管叔、蔡叔和霍叔都是周武王姬发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周武王选择相信他们也是没错,其实他们的任务就是监视武庚的,如果武庚有任何举动,那三国则同时进兵,围攻武庚;所以卫国、鄘国和邶国又被称之为“三监”。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周武王忧虑太多,故而在周朝建立的第二年便因病去世了,比起他爹周文王九十七岁高龄来,相差实在太大了。周武王死后,他儿子周成王姬诵继位,由于周成王年幼,于是便由周公旦(周武王的亲弟弟之一)代行王事。但是周武王的诸多弟弟中以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周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旦的篡改,加上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周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

  而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但是一直都不敢表现出来,此时见到周朝的众诸侯不和了起来,觉得机会到了,于是便暗地里联合原本监视他的管叔、蔡叔和霍叔,而且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预谋叛乱反周;此次叛乱席卷了半个周王朝疆域,对于刚刚建立仅数年的周王朝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武庚能联系到当初远征东夷的商王朝军队的话,周王朝将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在此危难之际,周公旦团结召公奭,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加上姜子牙父子也尽心尽力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领兵东征、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故而武庚很快就兵败被诛,而后周公旦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武庚覆灭后,周公旦继续东征,经过三年艰苦斗争这场动乱才告平定;据说周公旦的军队,一直打到了江南地区,可见此次叛乱影响的范围之广,但也算是彻底清除了商朝留下的反叛势力了。

  虽然武庚反叛最终还是失败了,但还是很佩服武庚的,作为前朝王子,身边有重重监视,但他能充分看清形势,利用周王室短暂的动荡,迅速拉拢监视自己的人一起反叛,最终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是周公旦和姜子牙等人,或者说如果周公旦稍微迟疑一两年,让武庚等人准备充足的话,接下来的战局就不好说了。可惜,周公旦就是一个行事果断之人,首先就是消灭此次叛乱的核心人物——武庚,失去了武庚,此次叛乱也就完成了一大半了,剩下的都只不过是散沙而已。

相关文章

赵武灵王的惊天战略如果实施了,能灭掉秦国吗?

赵武灵王的谥号可能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前面的武是美谥,而后面的灵则是典型的恶谥。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后世赵君在评价他的时候内心有多复杂。作为战国最为杰出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同时代的另类。在秦国日益崛起,其他诸侯不得不对秦国虚与委蛇的时候,他却在琢磨如果打击秦国!不

2025-09-06 11:21:43

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武安君白起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秦赵长平之战的秦军最高统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安君白起,而战后的坑杀几十万赵军也成为白起最大的一次“人屠”。但奇怪的是,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秦国从一开始就对赵国的战略决战来准备

2025-09-06 09:52:28

李广之所以一辈子没被封侯,是因为与匈奴战败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

为什么商鞅认定: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越强大、越稳定

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

张仪为什么得不到秦武王的重用,还放任他到魏国做官?

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