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经常听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啊?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3 10:47:10    

经常可以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 “酒鬼”伯仁

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字伯仁,出生于269年,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

周顗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安东将军周浚曾参与灭吴的统一战争,立下战功,被封为武城侯。

周顗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为当时的名士们所推崇。

魏晋时期选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中央、地方可以自行聘任官员。但无论是地方郡县怎么征召周顗出来做官,他都一一拒绝。

周浚死后,作为长子的周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秘书郎等职。之后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出任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长史。

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避难江东。

而琅琊王司马睿镇守江东,将好友周顗调到自己身边。不久后周顗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宁远将军,虽说周家是将门,但周顗丝毫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干,刚到荆州就被人打的狼狈逃窜,辛亏王敦、陶侃(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难。

回到建康的周顗被司马睿留在了身边,担任军谘祭酒等职。

317年,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周顗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职。虽然声望极高,但却因为好酒的毛病时常受到处罚。担任尚书仆射后天天沉醉,却常说饮酒没有对手。

一次有好友从江北来,周顗非常高兴,于是拿出两石酒二人对饮,双双大醉。周顗酒醒后,看看那位客人,已腐肋而死。这还不算有时候喝高了,还敢公然顶撞皇帝。

伯仁就是这样的一个“酒鬼”,但是他为人却非常“宽裕友爱”。他的弟弟周嵩一次醉酒,竟拿蜡烛掷打他并说:“你的才气比不上我,为什么竟然出人意外地获得了崇高的声望?”

不料周顗丝毫不生气,反而开玩笑道,“阿奴你用火攻,这本来是用了一个下策呀。”


2 名臣王导

上面介绍了这么多关于伯仁的生平,下面该说说“我”了,“我”就是东晋的名臣王导。

王导、王敦兄弟一文一武,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氏兄弟与周顗自幼相识,关系非同一般。一次王导枕着周顗的膝盖,指着周顗的肚子说道“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

周顗答道:“这里面空空洞洞的,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足可容纳数百个。”

东晋王朝建立后,王导、王敦兄弟掌握了大权,特别是王敦飞扬跋扈,引起了司马睿的不满,双方剑拔弩张,王敦在外地起兵进犯京师建康。

有大臣建议司马睿将王导在内的王氏一族全部诛杀,惶恐之下王导率领王氏宗族跪在皇宫前请罪。

这时见周顗入宫,王导高声呼喊:“伯仁,几百口全靠你啦!”,没想到周顗连头都没回,径直入宫。

他见到司马睿后,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能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周顗一时高兴又喝了不少酒,一会儿醉醺醺的走了出来。跪在宫门外王导见到他后,又大声呼喊他。

周顗不为所动,对身边的人说道:“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了。”

出宫后,周顗立即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

然而王导对此一无所知,对周顗怀恨在心。

不久王敦大败周顗等人朝廷大军,占领建康,王敦召见周顗,并对他说:“伯仁,你有负于我啊!”(当年周顗在荆州时,王敦曾救过他),但周顗却说:“你举兵反叛,我亲率六军而不能扺抗,朝廷军队溃败,因而有负于你。”

这时有人劝周顗逃走,但他决意要与朝廷共存亡。

王敦入京,王氏一们重新得志,王敦对名望甚高的周顗十分忌惮,于是向王导征询意见:“周顗等人声望极高,应当位列三司才是。”

王导没说话。王敦又说:“就算不入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

王导依旧没回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王导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最终王敦下定决心,将周顗等人逮捕,押至石头城南门外处死。

临行前周顗面色不变,举止自若,旁观的人见此都伤感流涕。

当时是公元322年,周顗时年54岁。


3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周顗死后,家被查抄,作为东晋朝廷的高官,家里仅有几个装着旧絮丝的小篓、五瓮酒、数石米而已。

王敦之乱平定后,王导检查以前的宫中奏折,发现了周顗当年营救自己的奏章,言辞恳切,殷勤备至。

王导拿着这封奏章,痛哭流涕,悲不自胜,感到十分对不起这位朋友,对自己的儿子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自此“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谚语便千古流传,直至近日。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生活中,人们会有很多朋友,像伯仁这样的患难之中鼎力相救,却不想为人所知,不求回报的,又有几人呢?

相关文章

说汉代人物——年轻时代的刘邦,是一位无赖之辈还是浪荡游侠?

对于年轻时代的的刘邦,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市井无赖流氓之辈,整日不务正业,游荡厮混。那实际上那个时代的刘邦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根据史书记载的事情来分析一下。刘邦的大哥刘伯不幸死得早,留下了他大嫂和儿子刘信单独生活。刘邦经常带领一帮朋友到他大嫂家里混饭吃。一次两次还能接受,但是隔三差五的带一帮朋友到

2025-04-05 02:03:06

刘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多数人读不懂,因为缺乏通透的思维

其实关于刘邦这个人,我写过很多分析的文章。但是,从最近的作品评论里来看,依然有很多朋友把对刘邦这个人的认知过于极端化、表面化、情绪化、现象化!特别是一些喜欢项羽的朋友,恨不得用“臭流氓”的标签贴满他的全身上下!刘邦这个人其实还是很厉害的,不说别的,近代伟人就曾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一个很会当皇帝的

2025-04-05 01:40:40

中国古代人物:刘邦

刘邦(前256年或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生于战国时代楚国的沛丰邑中阳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丰县),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家世)出身的皇帝。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政治家,参与以西楚为首的反秦行动,成为诸侯之一。在楚汉战争中,汉王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获胜,统一了自秦朝灭

2025-04-05 00:50:13

刘备是不是伪君子?四句话道出他的真实想法

刘备是不是伪君子?四句话道出他的真实想法从“仁义之君”到“乱世枭雄”:剖析刘备的权谋之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而刘备,作为蜀汉昭烈帝,一直以“仁义”著称,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细细品味刘备的生平,我们不禁要问:他真的是一位毫无瑕疵的仁君吗?他那些看

2025-04-05 00:40:19

历史上的刘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秦末,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天下云集响应,到处都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农民。同时山东六国残余的旧贵族们,也就是所谓的山东诸侯们,也乘势而起,企图利用农民的力量推翻秦王朝统治,恢复他们各自的政权。当此之时,沛县的一个亭长刘邦也掀起了反秦的旗帜,企图夺取政权。经过了四年的斗争,刘邦肃

2025-04-05 00:06:0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