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唐宣宗李忱的几个儿子生平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4 08:17:19    

唐宣宗李忱[chén](810-859)初名李怡,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在位十三年,史书记载有妃嫔6人,育有儿子12人,女儿11人,也算是一位“高产”的皇帝。12个儿子皆得到善终。

长子李漼[cuǐ](833-873)原名李温,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在位时间:859年-873年,母为元昭皇太后晁氏。会昌六年,封为郓王。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驾崩,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即位。他在位期间,游宴无度、骄奢淫逸,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咸通十四年,驾崩,终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葬于简陵。

次子李渼[měi](?-852)生年不详,生母不详。会昌六年,封为雍王,与夔、庆二王同封。大中六年,去世,追封靖怀太子

三子李泾[jīng](?-859)生年不详,生母不详。大中元年,封为雅王;大中十三年,去世。

四子李滋[zī](844-863)生母为吴昭仪。会昌六年,册封夔王,与庆王李沂同封,居于大明宫内院,深得唐宣宗宠爱,本欲立为太子,碍于立嫡立长原则,未成行;咸通四年,李滋去世,年仅20岁,无后。

五子李沂[yí](?-860)生年不详,生母不详。会昌六年,封为庆王。大中十四年去世。

六子李泽(?-859)生年不详,生母不详。大中二年,封为濮王;大中十三年去世。

七子李润(?-876)生年不详,生母不详。大中五年,封为鄂王;乾符三年去世。

八子李洽(?-859)生年不详,生母不详。大中八年,封为怀王,与昭、康二王同封;大中十三年去世。

九子李汭[ruì](840-876)生母为元妃赵氏。大中八年,封为昭王;乾符三年去世,时年36岁。

十子李汶(851-866),生母不详。大中八年,封为康王;咸通七年去世,时年16岁。

十一子李澭[yōng](854-865),生母不详。大中十一年,封为广王;与卫王同封;咸通五年去世,时年12岁。

十二子李灌[guàn](?-860)生年不详,生母不详。大中十一年,封为卫王;大中十四年去世。

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者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

大唐天子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