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囊萤映雪是谁 刻苦读书的那两位,后来怎么样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3 09:47:38    

"囊萤"与"映雪"分别是两个故事,但都讲的是贫苦家庭的孩子刻苦读书的典故。

现在的人可能很奇怪,读个书而已,有那么困难吗?

还真有。

古代不论是蜡烛,还是灯(烧油的那种),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不论是务农的家庭,还是手工业者家庭,都在为生计发愁,买不起照明工具。而家里的孩子往往还要帮忙做工,白天就没有时间读书了,于是就在晚上读,但是又没有照明工具,孩子就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放设法弄出点光亮来,于是就有了"囊萤映雪"的故事。

囊萤

东晋的车胤就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为了照明,夏天到外面抓几十只萤火虫,抱在手绢里照着读书。

现在人都生活在城里,可能没见过萤火虫,网上那些美丽的萤火虫图片都是修图处理的,实际上萤火虫没有那么亮,即使几十只萤火虫在一起,光亮也是非常微弱的。照现在书本上的11号小字,肯定是看不清的,索性那时候的书都是大字,车胤才能用这种方法照明读书。

车胤靠这种方法读了很多书,积累了许多知识,他因才华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入朝为官,做过长史、太常还有吏部尚书。

不过车胤太过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得罪了权贵,最后被逼自杀,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但是他励志读书的故事,被世人传颂,后人还为他修建了"囊萤台"来纪念他。

映雪

映雪讲述的同样是晋代的故事,孙康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天黑了就只能休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白天多看一些书,晚上在脑中回顾白天学到的知识,但是即便这样,孙康也还是感叹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太少。

有一次夜里,孙康偶然间醒来,看见窗外有光透进来,原来是外面下雪了,一地的白雪映着皎洁的月光,屋外整个都亮堂堂的。于是孙康拿了书,到外面把书铺在雪地上阅读,冷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整个冬天,孙康都用这种方式读书。

孙康的努力并没有打水漂,他后来入朝为官,做到了御史大夫的位置。还开设了有名的"映雪堂",后世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就是他的后代。

现在人们的科技水平发达了,不用为照明发愁,只要想,通宵都不是问题,但是现在人们通宵已经不是为了读书,游戏反而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

囊萤映雪的故事,不是告诉我们这两人有多聪明,发明了多么新奇的照明方式,而是在告诉我们,刻苦读书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窃符救赵:秦昭襄王的话与信陵君的门客

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君王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谒这几位相比,信陵君魏无忌在招纳门客上更显诚意, 更宽厚仁慈,更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能够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是富贵之人而轻慢士人。魏国有个人叫侯嬴

2025-04-26 03:41:12

魏国大才信陵君魏无忌,一生未能得到魏王重用,究竟是为什么呢?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仁政治国的方式而闻名于世。然而,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却一生未能得到魏王的充分信任和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背景。在这个时期,各国间的争斗异常激烈,任何一国都希望能涌现出大量的杰出人才来巩固自

2025-04-26 01:46:41

史海钩沉——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

战国四公子是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平原君赵胜(赵国)、春申君黄歇(楚国)和孟尝君田文(齐国)。信陵君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厉害,为诸侯军总指挥,曾两破秦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魏安王之弟。魏王为牵制田文,以信陵之地封赏他,故为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三千。前273年,秦

2025-04-26 01:33:47

公元前223年,天下无双的兵家——魏无忌,被誉为“战国四公子”

魏无忌,又被称为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一起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他是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在魏国日益衰落的时候,他养了数千名士兵,自成势力,并多次出兵助赵国抵御秦国的进攻。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偷取秦国的兵符,杀死了晋国的鄙君,解救了赵国邯郸的围城

2025-04-26 00:48:07

要如何正确而客观的评价武则天的治世呢?

当“希拉里”穿上龙袍:我们该如何评价武则天?2018年,一部名为《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电影上映,片中武则天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赞叹她的雄才伟略,也有人批判她的冷酷无情。抛开那些被时间蒙尘的史料和野史,我们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武则天呢?要

2025-04-26 00:46:4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