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五九一年(周定王一六年),春秋时楚国国君,姓芈(mǐ音米),名侣。公元前六一三一前五九一年在位。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大国争霸,可是楚庄王即位的头三年,却日夜宴饮,不问政事。大臣伍举劝谏他说:“山上有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请问这是什么鸟?”庄王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但他实际上并未听从伍举的劝谏。后来经过大臣们多次劝谏,庄王才停止淫乐,开始处理国政。他废黜庸官,举用贤才,整顿吏治,使政治很快上了轨道。公元前六一一年,庄王举兵攻灭庸国(今湖北竹山西南);公元前六〇八年又打败宋国,获战车五百乘,国势大盛。
公元前六〇六年,楚庄王举兵攻打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到达雒水,在周王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时,庄王又向王孙满问起九鼎(王权的象征)的轻重来了。孙满看出庄王有代周之心,便委婉地对他说,治国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楚庄王却轻蔑地说:“把我们楚国的戟钩尖儿拆下来,也足够铸造九鼎呢!”这是在夸大楚国的国力,以向周朝示威。
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借口陈国大夫夏征舒杀了陈灵公,举兵讨伐,一举灭陈,杀了夏征舒,并把陈国合并为楚国的一个县。楚大夫申叔时怕这样会引起诸侯的众愤,劝谏楚王说道:“一个人牵着牛践踏了别人的庄稼,这固然是错的,但因此就夺走他的牛,惩罚不是太重了吗?夏征舒杀死他的国君,因此举兵讨伐,这是可以的,但把陈国设置为县,这就有贪财之嫌了。我们为申张正义而讨伐他们,结果却把陈国据为己有,贪图人家的土地,那么以后拿什么去号令天下、让天下人服气呢!”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意见,重新封立陈国,但新建的陈国,实际上成了楚国的附庸。
公元前五九七年春天,楚庄王率兵包围了郑国十七天,未能攻下;后来又围攻三个月,终于将郑国的都城攻破。郑伯脱去上衣,牵着羊迎接楚王,并哀求说:“我辜负了天意,没有事奉好君王,使君王带着怒气来到下国,这是我的罪过。您现在把我俘虏到江南,放在海边,我也听君王的吩咐;您要灭亡郑国,把郑国的土地分赐给诸侯,让郑国人作为臣妾,也听君王的处置。如果承君王顾念以前的友好,不绝灭下国,让下国改而事奉君王,等同于楚国的一个县,这是君王的恩惠,我的心愿,但又不是我敢指望的,谨请君王考虑”。
楚庄王听了这番话,决定将郑伯赦免,却遇到大臣们的阻拦。楚庄王对大臣们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意思是说,他的国君能够自下于人,必然能够取信和使用他的民众,恐怕他还是有希望的吧。于是退兵三十里,答应与郑国媾和。郑襄公派他的弟弟子良到楚国做了人质,郑国实际上也成了楚国的附庸。
这年六月,晋国派兵救郑,当得知楚军已攻破郑都后,晋军将领萄林父、士会、赵朔等对是否继续向楚进军意见分歧,步调不一,迟疑不进,结果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被楚军打败。邲之战以后,楚庄王伙马黄河,雄视北方。
又隔了两年,楚军围攻宋都,使宋都“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最后终于逼着宋国屈服,宋国的执政大臣华元到楚国做了人质。
公元前五九一年,楚庄王卒。楚庄王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先后统一了二十多个小国,使楚国由弱变强,达到鼎盛,竟一时做了中原的盟主;但大国的争霸,特别是楚庄王时与晋国的争霸,给中原各国人民也带来莫大的灾难。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