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五九一年(周定王一六年),春秋时楚国国君,姓芈(mǐ音米),名侣。公元前六一三一前五九一年在位。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大国争霸,可是楚庄王即位的头三年,却日夜宴饮,不问政事。大臣伍举劝谏他说:“山上有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请问这是什么鸟?”庄王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但他实际上并未听从伍举的劝谏。后来经过大臣们多次劝谏,庄王才停止淫乐,开始处理国政。他废黜庸官,举用贤才,整顿吏治,使政治很快上了轨道。公元前六一一年,庄王举兵攻灭庸国(今湖北竹山西南);公元前六〇八年又打败宋国,获战车五百乘,国势大盛。
公元前六〇六年,楚庄王举兵攻打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到达雒水,在周王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时,庄王又向王孙满问起九鼎(王权的象征)的轻重来了。孙满看出庄王有代周之心,便委婉地对他说,治国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楚庄王却轻蔑地说:“把我们楚国的戟钩尖儿拆下来,也足够铸造九鼎呢!”这是在夸大楚国的国力,以向周朝示威。
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借口陈国大夫夏征舒杀了陈灵公,举兵讨伐,一举灭陈,杀了夏征舒,并把陈国合并为楚国的一个县。楚大夫申叔时怕这样会引起诸侯的众愤,劝谏楚王说道:“一个人牵着牛践踏了别人的庄稼,这固然是错的,但因此就夺走他的牛,惩罚不是太重了吗?夏征舒杀死他的国君,因此举兵讨伐,这是可以的,但把陈国设置为县,这就有贪财之嫌了。我们为申张正义而讨伐他们,结果却把陈国据为己有,贪图人家的土地,那么以后拿什么去号令天下、让天下人服气呢!”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意见,重新封立陈国,但新建的陈国,实际上成了楚国的附庸。
公元前五九七年春天,楚庄王率兵包围了郑国十七天,未能攻下;后来又围攻三个月,终于将郑国的都城攻破。郑伯脱去上衣,牵着羊迎接楚王,并哀求说:“我辜负了天意,没有事奉好君王,使君王带着怒气来到下国,这是我的罪过。您现在把我俘虏到江南,放在海边,我也听君王的吩咐;您要灭亡郑国,把郑国的土地分赐给诸侯,让郑国人作为臣妾,也听君王的处置。如果承君王顾念以前的友好,不绝灭下国,让下国改而事奉君王,等同于楚国的一个县,这是君王的恩惠,我的心愿,但又不是我敢指望的,谨请君王考虑”。
楚庄王听了这番话,决定将郑伯赦免,却遇到大臣们的阻拦。楚庄王对大臣们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意思是说,他的国君能够自下于人,必然能够取信和使用他的民众,恐怕他还是有希望的吧。于是退兵三十里,答应与郑国媾和。郑襄公派他的弟弟子良到楚国做了人质,郑国实际上也成了楚国的附庸。
这年六月,晋国派兵救郑,当得知楚军已攻破郑都后,晋军将领萄林父、士会、赵朔等对是否继续向楚进军意见分歧,步调不一,迟疑不进,结果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被楚军打败。邲之战以后,楚庄王伙马黄河,雄视北方。
又隔了两年,楚军围攻宋都,使宋都“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最后终于逼着宋国屈服,宋国的执政大臣华元到楚国做了人质。
公元前五九一年,楚庄王卒。楚庄王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先后统一了二十多个小国,使楚国由弱变强,达到鼎盛,竟一时做了中原的盟主;但大国的争霸,特别是楚庄王时与晋国的争霸,给中原各国人民也带来莫大的灾难。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