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最开始说的是谁呢?正是春秋一霸楚庄王。
楚庄王雕像
楚庄王即位时还很年轻,不到20岁。当时的楚国一片混乱,内部矛盾重重。楚庄王知道自己太年轻暂时收拾不了局面,就采取了以静制动,以感辩奸的策略。即位三年来他不问朝事,不发政令,只管吃喝玩乐,有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来劝他,他也一律不听。
实际上楚庄王是在观察情况,等待时机。
大夫伍举实在看不下去了,想要劝谏楚王,但是不敢直接去说明,于是想了个主意。
伍举来见楚庄王,楚庄王问他:“你来干什么呀?想喝酒还是想吃肉?”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语我猜不出来,特来请教大王。”
楚庄王一听来了兴趣,说:“什么谜语,不防说来听听。”
伍举说:“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大鸟,三年以来不飞,也不叫,一直默默无闻,这是什么原因呢?”
楚庄王听出来他的意思,笑着说:“我知道了,这种大鸟,三年来不飞不鸣,肯定在养精蓄锐,等待自己的羽毛长丰满了。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放心,寡人知道该怎么办。”
从此楚庄王一改往常的状态,大力发展楚国经济,任用贤能,收揽人才,励精图治。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
而后,楚国打败了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另一霸主。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