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哪里人?河北涿州,河南洛阳,还是甘肃天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5 09:48:44    

理解今日中国的形成,关键在于两晋和两宋。

两晋,是我国从秦汉到隋唐的桥梁,理清这一段历史,便能明白我国为何没有和欧洲一样“罗马之后再无罗马”。

两宋,是我国隋唐转变为元明清的媒介,从此长城以内的“小中国”,变成了五族共和的“大中国”。

宋太祖赵匡胤是哪里人?梳理赵家在唐宋之际的崛起,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两宋“悲催”的历史处境是如何形成的,同时有助于我们明白两宋这一处境的出路又为何是元朝的大一统。

1,宋朝又称“天水朝”

天水,即甘肃天水。天水是天下赵姓公认的郡望所在,这也是宋朝被称为“天水朝”的原因。

从明朝开始,士大夫们开始喜欢用天水朝代指宋朝。比如清朝藏书家叶德辉曾说,“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民国史学家陈寅恪曾评价宋朝“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由此可知,天水只是天下赵氏的郡望,并非赵宋的老家。

2,赵家在唐朝是做什么的?

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之后,大宋官家们曾把赵家祖宗上推至赵氏孤儿赵武,后来因为过于遥远无据可查,又上溯到汉朝名臣赵广汉,这一说法后来被广泛认可。

究其原因,是因为赵广汉是河北涿州人,而赵家有据可查的祖先都生活在河北涿州。这一攀附的靠谱程度,大约跟另一个涿州人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差不多。

从目前能查到的史料来看,赵家有记载的历史只能追溯到高祖赵朓。所谓高祖,就是赵匡胤爷爷的爷爷。

赵朓,生活在唐朝时期,官不大,当过永清、文安、幽都三县的县令,都在涿州附近,这里也是赵朓的出生地。

曾祖赵珽,也就是赵匡胤父亲的爷爷,与其高祖一样生卒年不详,是当时河朔三镇之一的卢龙节度使幕僚,据说官至御史中丞。

卢龙节度使,也就是幽州节度使,同样在涿州一带。

祖父赵敬,赵匡胤的爷爷,在唐朝历任营州、蓟州、涿州三州刺史,算是地方的高级官员,任职地点同样都在涿州附近。

涿州,是安史之乱的发源地,是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安史之乱结束之后,整个河北地区依然是安史降将统治,独立于大唐中央政府之外,是为河朔三镇。

所以,从时间上推算,赵家从赵匡胤高祖父开始至祖父止,就一直生活在河朔三镇的卢龙镇内,是藩镇割据势力的幕僚下属。

3,唐朝衰亡之际的赵家

赵匡胤的爷爷赵敬时期,黄巢之乱爆发,起义几乎遍及全国,唐朝由此土崩瓦解。

此时的北方有三大势力:

  • 其一,是黄巢军倒戈的朱温,占据河南;
  • 其二,是参与平定黄巢之乱的沙陀人李克用,占据山西;
  • 其三,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占据河北。

赵敬,就是刘仁恭的下属。

这三大势力,最终由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终结,刘仁恭的大燕和朱温的大梁均被李存勖的后唐所灭。

随着卢龙刘氏家族的败亡,赵敬一家便开始了避难生涯,并迁至保州(今河北保定)。

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便生长于保州。

4,赵家转投河东李存勖麾下

刘仁恭的大燕灭亡之后,中原便是梁晋争霸,后梁朱温在黄河之南,晋王李克用父子在黄河之北。

公元918年,李存勖率大军直捣汴州,想要一举灭梁。不过,此战李存勖大败,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赵弘殷率五百骑兵,在黄河沿岸增援李存勖,由于作战勇敢而被李存勖留了下来。

对于当时的李存勖来说,赵弘殷此举是雪中送炭。

从此,赵家脱离河朔军阀,成为了河东沙陀军事集团的一员,这可以说是赵家崛起的真正转折点。

五代,其实可以分为两段:

  • 其一,是梁晋(唐)争霸;
  • 其二,是河东沙陀集团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在后周后面,其实还可以加上赵宋,它们是一体的。

5,赵匡胤的出生

公元923年,李存勖一举攻灭后梁,建立后唐,并迁都洛阳。

与此同时,赵弘殷也被调往洛阳驻防。

之后,赵弘殷把妻子杜氏接到了洛阳城东的夹马营。在这里,赵弘殷夫妻生活了14年,直至后唐灭亡之后后晋迁都开封。

也正是在洛阳夹马营,赵弘殷的儿子——赵匡胤出生了,时间是公元927年。

洛阳,曾长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之地。

赵家从独立于中央之外的河朔三镇迁至“周孔名教”中心的洛阳,应当对赵匡胤影响甚大。

赵匡胤弓马娴熟,以武功平定天下,当遗传自河朔三镇的武风;称帝之后转而以文治天下,应当是年少时在洛阳所受的文化熏陶。


唐末五代之时,沙陀、党项在中原立国,契丹在塞北称雄,而赵家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之中崛起于河东沙陀集团。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