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宋初年的历史中,对于晋王赵光义是如何即皇帝位成为宋太宗的说法扑朔迷离,有说法称是赵光义派人暗中在酒中下毒,毒死了哥哥赵匡胤,也有说法称赵匡胤是死于在与弟弟赵光义的宴会中饮酒过度导致突发疾病或者是酒精中毒去世的。众说纷纭,然而历史是没有真相的,我们只能做到趋近于真相,在综合各种史料,我觉得可信度比较高的是以下的这种说法。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在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以后,采取了许多的稳定形势、巩固政权的措施,却不曾料到衅起萧墙,皇帝的位子居然被他的二弟晋王赵光义夺取。
宋开宝九年十月,公元976年,戎马一生的宋太祖赵匡胤病重,太祖的第三任皇后宋皇后派亲信宦官王继恩召见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也是想让赵德芳继承皇位。然而,宋太祖的二弟晋王赵光义对皇帝位早已觊觎良久,早早地就已经在暗中收买了宦官王继恩为自己的心腹,当晋王赵光义得知哥哥病重后,就与自己的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焦急地等待消息。此时的王继恩接到宋太后去请皇子赵德芳的召旨,并未直接去请赵德芳入宫,而是径直前往晋王府去通知了晋王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听到这个消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随即赶忙进宫,不等通报直接前往了宋太祖的寝殿。此时王继恩也刚回到宫里,宋皇后看到王继恩一个人来了,赶忙问:“怎么你一个人?赵德芳在哪里?”王继恩表情怪异地对宋皇后说:“晋王来了。”不多时,赵光义已出现在了宋太后的面前,宋太后大吃一惊,知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变故,并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只得哭诉着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于官家您的手中了。”赵光义此时面色凝重地说:“请太后放心,我会保证您富贵如初。”
晋王赵光义对宋太后做完了保证后,径直进入宋太祖的寝殿。此时正是夜半时分,远远的只看见在烛影下晋王赵光义时而起身徘徊,时而又坐在赵匡胤身边,在一阵坐立不安之后,殿外又听见在太祖的寝殿里传来了柱斧戳地发出的“嚓、嚓”声。清晨,宋太祖赵匡胤驾崩,时年五十岁。
次日,晋王赵光义即皇帝位,史称宋太宗。即位不久,赵光义改名“赵炅”。炅:字义是光,明亮的意思。可能是宋太宗想让自己的名字里多一点光亮,来驱散内心深处那一部分黑暗且带给自己不安的记忆。
究竟是谋兄篡位还是奉诏即位,真实的原因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已经没有谁能得知其中真实的原因。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真相,我们只能趋近于真相。或许,这就是历史所拥有的独特魅力,让我们透过这些文字表面,来分析背后趋近于现实的真相,给我们以警示与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